老将出手不凡新人锋芒毕露 李洱
徐则臣
李亚伟
蒋蓝
刘亮程
张广天
石一枫
周晓枫
祝勇
闫红
年度作家更多精彩语录,扫码上封面新闻看精彩视频。
2018年12月22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推出“名人堂·2018年度作家”评选活动。2019年1月5日,经过李敬泽、阿来、邱华栋、谢有顺等专家投票,根据评委票数,并参考网络投票,最终评出“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作家”:李洱、徐则臣、李亚伟、蒋蓝、刘亮程、张广天、石一枫、周晓枫、祝勇、闫红。
本次评选邀请到的专业评审团阵容强大:“名人堂·2018年度作家”专业评审团主任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和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茅奖和鲁奖获得者阿来共同担任。成员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评论家邱华栋,中山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谢有顺。在网络投票方面,此次投票得到广大网友的热情支持。自2018年12月22日“年度作家”候选榜单在封面新闻发布后,引发文学圈乃至广大读者群热烈反响,大家投票参与度甚高。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投票结束,10天时间一共获得387102票。
2018年的文坛,资深名家持续发力。他们在小说创作领域,成果甚丰,“扎堆”亮相。一线严肃文学刊物《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3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给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人的作品当过责编,也对当下80后、90后文学新力量保持密切关注。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程永新认为,“当代文学阵容与版图充满生机。50后、60后的资深作家,不断迎来新的“喷涌”,70后的创作越来越扎实,80后实力持续增长,跃跃欲试的90后已进入视野。”他提到,2018年的文坛令他印象深刻,可以总结为“老将出手不凡,持续发力,新人锋芒毕露,走向成熟。”程永新首先提到李洱的《应物兄》,“没有辜负大家对他多年的期待。带给文坛很大的惊喜。”在文学批评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看来,80后、90后作家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样貌。过去按农村题材城市题材的划分已经不明显了。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在改革开放后全球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一种全景观式小说。”
作为“名人堂·2018年度作家”的专业评审,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分享了他对2018年文坛的感受和印象,“当下文坛起码有七八代作家层叠在一起,各自都在努力,都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写作越来越多元,也就有了各种形态。主旋律的,传统的,先锋的,市场化的,网络的,自媒体化的,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发力、施展的空间。”年度十大作家
李洱
获奖理由:2018年,曾写出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实力派60后作家李洱,拿出集13年之功的80万字长篇小说《应物兄》,没有辜负文学圈多年对他的期待,给文坛带来巨大的惊喜。他用幽默的文笔,写出一部根基于历史的未来主义现实小说《应物兄》,串连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他们的精神轨迹,绘制出一幅既深植传统又新鲜灵动的知识分子群像,完成了对时代和时代精神的双重塑型。李洱曾在高校任教多年,是一位非常有见解,有内涵的学者型作家,同时他还非常有耐心,潜心写作,在浮躁匆忙的时代,李洱用自己的智慧,节奏,作品给世界带来一股稳定的精神力量。
徐则臣
获奖理由: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的70后作家,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均有建树。不管是短篇《如果大雪封门》、中篇《跑步穿过中关村》,还是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徐则臣关切的对象一直有一个核心:繁华的都市景象下,每天拼命挣钱而动荡、困窘的底层草根,或者靠自己努力暂时站稳脚跟但精神苦闷、寻找灵魂归宿的成功者。他在现实主义题材领域内深耕,用文学书写着一代人的成长历程、思想变迁。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徐则臣试图用文学的形式,探寻包括自身在内的焦虑、疑难与出路。徐则臣学识扎实,对文学表现出巨大的耐心、执著,是文坛的一位长跑型选手,未来更加可期。
李亚伟
获奖理由:32年前,20岁出头的李亚伟把他4年的中文系读书生活,浓缩进一首《中文系》诗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写诗表达方式。语言纵横捭阖,打破语言的矫饰,自认“是一群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之后的32年中,李亚伟当教师、去北京当书商、回成都开餐馆、去大理会友喝酒,热热闹闹地生活,从没放弃阅读和写作。他拿出组诗《河西走廊抒情》,才气纵横。他还埋头读书,将自己多年来深研宋词的心得,写成一篇一篇美文集,2018年出版《人间宋词》。文字灵动,见解聪明,妙句甚多。李亚伟写得很过瘾,也很销魂,他说:“大宋再大,也只是宋词的一部分。”
蒋蓝
获奖理由:这些年来,诗人蒋蓝在散文界的陡崖式崛起,形成了一道炫目的应接不暇的奇景。很多人好奇:他操持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他的文本、文体和身手,被一些作家同行命名为“超级写作”。即是打通了自然、历史、社会、人类、宗教、哲学、艺术等各学科机栝,以跨界的黑豹身形,超然于既往文本文体之上的一种个人化文学发明与创新。他大剂量地阅读,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走于田野之上,细致入微地考辩,发挥他幽玄锋锐的笔法,在文本上进行他苦心孤诣经营的大地还原,历史还原,在2018年的新作《踪迹史》上继续彰显。
刘亮程
获奖理由:刘亮程因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出版而大红特红,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可近些年却销声匿迹,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较少人知道的是,以散文著称于世的刘亮程,写起长篇小说来,水平也是相当高。他在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捎话》,小说里的主人公是一头毛驴和一个捎话的人。因为那时候,丝绸之路上来回经商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捎话,涉及历史、文化、地理,风格独特。
张广天
获奖理由:近年来,张广天写出的几部长篇小说,很有味道。2016年的《妹方》,以及2018年的《既生魄》《南荣家的越》。来自戏剧圈、音乐圈的高手来写小说,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他的小说里有历史,地理,哲思,同时又显露出高超的文本意识,融汇成迷人的魅力。张广天善于融汇人类学的、地理学的、早期实验科学的、中世纪宗教等素材,并试图构建一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他将音乐、诗歌,与文学、历史打通,让文本很具魅力。
石一枫
获奖理由:即便是出席正式文学讨论场合,石一枫也会带着些“玩世”意味的笑容,一口京腔,谈笑间迅速化解掉提问的严肃,同时也能言之有物。出生于197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青年作家,在同辈作家中自成风格。他的小说就着重从身边小人物切入,思考如何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命运。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和长篇小说《心灵外史》获得好评不断。因戏谑幽默的京味语言、亦庄亦谐的叙述风格被人誉为“新一代顽主”。
周晓枫
获奖理由:周晓枫是公认的国内散文界高手。但散文写得好的人,并不一定都会写小说。但周晓枫却可以做到从非虚构到虚构的美妙转换。她说,写散文的时候更需要诚恳,遇到推进困难更需要向下掘进;写虚构作品的时候,更需要想象,遇情节障碍要在天空漫游寻找解决途径。曾做过8年少儿文学编辑,也做过儿童文学奖的评委的周晓枫,2018年拿出了一部虚构的童话小说《小翅膀》。散文家写童话,周晓枫对童话也有高超的理解。她引用安徒生的话表达自己,“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祝勇
获奖理由: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祝勇在2018年推出又一部“故宫美文”集——《故宫的文物之美》。在这本书中,祝勇选取了18件故宫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有186万件文物,每年的展出量只占馆藏量的百分之0.6。拥有众多稀世珍宝的故宫博物院还有太多“宝贝”没有能被大众所熟知。这也是祝勇把这些文物写进书里的一大初衷。
闫红
获奖理由:闫红的写作,聪明智慧,文笔可爱,在阐释《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本时眼明心亮,角度新颖,深受读者喜爱。闫红的文章三观正,文笔正,不流俗,依然能传播甚广,实为难得。其文章在网络的总点击高达几千万。闫红著有《误读红楼》《诗经往事》《她们谋生亦谋爱》。2018年推出《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闫红读名著》。闫红的慧见妙语,在全书中随处可见。闫红对红楼梦的解读还得到著名作家王蒙的称赞:“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获奖作家声音
“《华西都市报》是西南文化的重镇,西南山水共济,舟楫穿梭。”
——徐则臣
得知自己入选“2018名人堂·年度十大作家”,徐则臣给封面新闻记者发来一段真诚的获奖感言,“正值岁末严寒,这是个温暖的好消息,谢谢你们!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也谢谢参与投票的网友和所有关注我创作的师友!这部小说《北上》其实是本“南方”的书,跟水有关,跟船有关,跟生活在运河边的人有关。《华西都市报》是西南文化的重镇,西南山水共济,舟楫穿梭,所以,我把这个荣誉理解为《北上》有了一点点‘南下’的潜质,这一点尤其让我欣慰。”
“希望付出自己艰辛努力的《踪迹史》也对得起这一荣誉。祝福读者!祝福文学!祝福中国!”
——蒋蓝
获得年度十大作家,蒋蓝特意发来感谢的视频,“封面新闻的读者朋友,新年好!我是蒋蓝,承蒙读者的喜欢,我因为本年出版的非虚构《踪迹史》,而获得‘名人堂· 2018年度作家’奖!我非常感谢读者在年末为作家们热情投票,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年度作家,同时我要标举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传统媒体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积极转身,继续高扬人文精神大纛,拒绝媚俗。我还要感谢评委们阅读我的作品,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无愧于\‘年度作家’称号的作品。我希望付出自己艰辛努力的《踪迹史》也对得起这一荣誉。祝福读者!祝福文学!祝福中国!”
“我深知自己是个小众意义的写作者,每个读者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周晓枫
入选“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作家”,周晓枫说:“很意外,也很高兴。我的写作好像一直在默默的边缘,能得到评委和大家的肯定,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尤其是在我转型写童话,挑战陌生体裁,努力拓展写作的疆域的状况下,这份鼓励更加让我暖心。写作,让我体验可能的生活、发现陌生的自己,并且让我长久的爱好、有限的才能和实际从事的工作,三合一,是同一件事,我为此深怀感恩。文学是我此生遇到的美妙之事,它让我们尊重他人又无畏孤独,珍惜平凡又信任奇迹。我深知自己是个小众意义的写作者,每个读者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谢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谢谢评委的鼓励!谢谢读者的支持!2019的新年,祝一切的美好!”
“入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评出的年度十大作家,真是对我是一次超级加油。”
——李亚伟
2018年,李亚伟出版的《人间宋词》,让人见识他的诗意禀赋在散文上的强大呈现。一位现代诗人去诠释古典诗词,李亚伟说,“这是作为后辈诗人的本分,是应该做的,值得做的。后辈努力去理解前辈,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是值得做的。而且,这也有助于自己写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是当代新诗的活水源头。我自己也获得了营养源头。我能得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读者的喜欢,专业评审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荣幸。”李亚伟也透露,他诠释古典诗词的工作还将继续,下一本书是他解读唐诗,就叫《天上唐诗》,“准备就绪,马上动手写。在此时刻,听闻我入选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评出的年度十大作家,真是对我是一次超级加油,让我更有干劲!”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科幻春晚,“不存在”已经连续举办4年。它开始变得像过年回家的团圆饭一样,成了每年冬天一种特殊的期待——一到元旦,...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