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华先生,年逾八秩,堪称宿州——中国书法之乡寿高、德高、艺高之书法大家!
我与大华兄相识相交已半个多世纪,每见其人其书,总会想起屈原《桔颂》中所赞美的怀抱美德,不为一己而苟生;绝流横渡,不随波而逐流的桔之品格、风范。在其漫漫七十五载的书学历程中,他如大野耕牛,默默耕耘;似疆场战马,征战不息,终于成就了他“人民书法家”、“真真正正书法家”的盛名。
大华先生谦和、质朴、热诚、坦荡,勤勉而富于定力,颇具君子懿德,长者之风。其最令人所景仰者,是他为宏扬传统书法艺术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他便奔走呼号,积极发起、筹办数个软硬笔书法培训班,并被举荐为省市多个书协和老年书画院的主要领导;从农村到城市书学社团,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人们常会看到他匆忙的身影:精心编写教材、义务授课、批改作业、临池指导,殚精竭虑,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其入室弟子20余人,已在书坛崭露头角;为了激发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兴趣,为了营造群众性书学环境氛围,他编印《书法报》并多次组织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和弟子们举办书法展。他成名前,不妄自菲薄,昂首走自己的路;立腕成名后,不骄狂孤傲,如幽兰散阵阵清香。他常说:“人生的奋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更要想着回报社会”、“藏书于民,惟善为乐”。白发老者求字,他登门恭送;垂髫少儿学书,他来者不拒。他所惠及的学书后辈和普通民众何止万千。他不沽名,其书艺传略已被收入《中国人物大典》等多部典籍辞书;他不钓誉,而在全国各类书法大展赛上,获金、银、铜奖50余次;他被全国十多家媒体广泛宣传,其作品被国内外堂馆所收藏。可以说,为筑通往“中国书法之乡”圣殿的大道,大华先生尽其所能,用一块块方方正正铺路石,铺就了属于他那一段的坚实路基,真是善莫大焉!
“字如其人”。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生存智慧的物质载体;汉字书法,是书者品格、情操、心胸、学养的外化。大华先生走的是一条魏晋以来“正、行、草”传统书学范式之路,深得帖学精要。他初习颜柳,继临魏晋及褚遂良等法帖,兼收并蓄,守正求变,卓然形成颜筋柳骨,唐体魏面,个性鲜明的独特风格。当代中国书坛大家沈鹏先生题词赞曰:“笔力遒劲,端庄大方”。
鉴赏一个书家的作品,人们常必论其“功力”。此之所谓“功力”,即主指书写构成汉字诸要件的笔法与结体功夫。大华先生极为重视笔法运用,提、按、使、转,皆见心性,娴熟而果断:其起笔,多逆锋微顿切入,显丰满;行笔,主用中锋健行,显劲挺;收笔,轻回慢拖以护尾,显端庄。主笔之横竖,是汉字的骨架,分别取稍上拱外开之势,显昂扬充盈;配笔,是汉字的血肉,一般为驻锋提笔,快行慢收,显生动活脱;线条精准明晰,笔中有物,酣畅淋漓。其结体,以楷取法,开合有度,神完气固,严谨雅正,不枝不蔓。由于大华先生笔墨、结体功力深厚,其书质形相生、形质兼美、“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自成面目。
纵观大华先生的书法艺术,其大体正书,厚重沉雄、饱满丰腴,典雅信美,风骨铮然;其行楷草书,最能体现大华先生的审美取向,不论是横批、条屏,还是长卷巨制,都极注重布局谋篇:挪夺揖让、纵收张弛、俯仰顿挫、疏密浓淡,相悖成趣、和谐自然。或如雄师列阵,威风凛凛;或如腾骧跃骥,凌厉矫健;或如幽谷流泉,淙淙作响;或如繁花铺地,异香扑面,生动地体现出如鲁迅先生所赞汉字“音美以感身、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之书法艺术美的神髓。其小字楷书,我最喜爱叹服。“楷法晋唐”,是书家的共识。唐楷,是大华先生小楷的真面,又撷以宋楷的风神。展读大华先生的小楷书作,如见满纸玑珠,如面西湖西子。其折,如满弓新月;其点,如悬胆滴露。整体形态气韵,既高古超拔,又娴雅妍丽;既劲挺爽健,又温润圆柔;既端庄雍容,又亲切和悦。已臻于人书俱老之化境,非有真力者,莫能为之!
王充《论衡》云:“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大华先生的书学范式及其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和数十年临池不辍,矻矻以求的精神,愚以为对一些“穿花蛱蝶”、“点水蜻蜓”般轻视传统,不练真功,尚奇崇怪,故弄玄虚的书者,庶几足称典范!大华先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与当下书坛的浮躁流俗之风,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距离!
《郭大华书法艺术》一书即将付梓,读者不仅可以从其书法艺术中享受美,亦可从其诗词书论中感悟大华先生的深厚学养,尤其可从诸名家鉴评高论中大获裨益!
门外谈书,难免误谬;隔墙掷履,焉能适足。诚祈方家哂正!是为序。
新闻推荐
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塑造宿州市广大妇女“明理自尊、灵慧自信、勤劳自立、创造自强”的良好形象,动员组织全市广大妇女为建设“四个宿州”做贡献,由市委宣传...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