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合肥市民刘先生向本报反映称,23日 20时许,他将车停在宿州路庐州烤鸭店路边,准备离开时,一名中年女子要他交10元停车费,“对方连发票都没有,身上的绿马甲也山寨。”一番理论后,刘先生还是掏10元钱了事。 24日17时许,记者驱车在宿州路和寿春路交口至宿州路鼓楼路段探访。
[现场]非停车位上停车也收费
2月24日17时,记者驱车来到省城宿州路和寿春路交口,顺着宿州路向南行驶三十多米后,记者直接把车斜着停到路东边的非停车位上,正要下车时,一位身穿绿马甲的女子走了过来,表示要收费。“我没停到公共停车位上,凭什么要收费?”记者质问。“我帮你看车,确保车辆不被划。”女子回答说。“交警开罚单你可负责?”记者问。“我给你看着你怕啥,交警不会开罚单的。”记者进一步交谈得知,女子姓周,50多岁,住在该路段附近。她说:“这一路段能停车的地方,被我和朋友承包了。你放心停。”
得知记者只停三五分钟,女子收了记者3元钱。记者向女子要她手里皱巴巴的发票,遭拒。女子说,她包里的发票都是零散的,“是从社会上回收的,得省着点给。”她说,发票只给停车费超过10元的车主,“交10元车费,我帮你看5小时。”
自称一天收入多达千元
17:10,记者向南行驶100多米,在庐州烤鸭店门口,一名穿绿马甲的中年男子指挥路边一辆车驶离后,凑近记者车窗称,有空位可以停。其间,有几辆电动车车主想停在空位上,被男子拦住了。“这儿还有空地可以停,10块钱,5小时。”当得知记者只打算停5分钟,男子不再让记者停在这个未划停车线的空地上。随后,记者驱车从鼓楼调转车头,往北行驶,看到一名中年女子穿绿马甲坐在路旁,一有车过来或有人取车她便起身。记者上前搭话,女子说,“我这儿没有车位了。”
“这一天收入不少吧?”记者问。“没几个钱,三个人分。”该女子称,她和另两位收费男女每人负责一两百米左右的路段,从早忙到晚,加一起也就挣个千把块钱。记者在该路段探访的半个小时里,看到十多名车主向一男两女交了3元到10元不等的停车费。
[调查]城泊公司:不属于收费区域路段
“有些人穿上绿马甲,冒充我们城泊公司人员收停车费,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2月24日16时许,合肥市城市泊车投资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宿州路和寿春路交口以南到宿州路鼓楼路段,不属于城泊公司收费区域路段。”该工作人员称,通常来说,正规的合肥城泊收费员应该穿统一绿色制服(背后印有“合肥城泊”字样),戴小红帽,手持POS机,在车主驶离前收费,收费后第一时间开具收费单。
物价部门:将派专人去现场调查
昨日,记者拨打合肥市物价局12358价格举报服务热线,将宿州路与寿春路交口以南至宿州路鼓楼路段,有多人向市民收“黑车费”的情况,反映给该局工作人员。一名男工作人员称,针对此事,物价部门已经关注,将及时督促庐阳区物价部门派检查人员到现场核实调查,“如果发现在该路段有黑收费的情况,会依照法规严格处理。” 记者吴洋/文李冠玉/摄
[延伸]
遇到“伪收费员”你该怎么办
询问对方是哪个部门的,并索要部门负责人电话。如对方不愿提供,则当面拨打物价部门电话或直接报警。查看发票抬头以及印章。必要时可通过拍照、摄录收集证据。
两位身穿绿马甲的人守着车位收取停车费
新闻推荐
还记得那部令无数吃货竞折腰的《舌尖上的中国》吗? 4月2日下午2点,应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邀请,《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安徽老乡陈晓卿讲携新书《至味在人间》来到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店四楼展...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