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81岁的老硬汉杨在葆现身合肥,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主讲《我对艺术人生的思考》,与市民观众分享从影经历与人生感悟。尽管年事已高,杨在葆已淡出荧幕十余年,不过熟悉中国电影的观众,必然不会忘记《红日》里的石东根、《原野》里的仇虎。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皖北汉子思维敏捷,丝毫不显老态,还批评了一些电影丧失艺术标准:“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都适合放到电影上!”
赞合肥美丽:变化太大超出想象
杨在葆是宿州人,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作为老一辈的电影演员,他出演了《红日》中的连长石东根,一举走红。此后,又接连推出《从奴隶到将军》、《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双雄会》等一系列电影。他曾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演员、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为中国男人树立了荧屏硬汉的标准。
阔别家乡多年,杨在葆惊叹于合肥的变化,而美丽的政务区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批电影浮躁:不能以票房论英雄
从2009年起,中国电影进入了长达七年的井喷期。无论是银幕数还是票房总额,都不断刷新纪录。作为老一辈的电影演员,杨在葆对此又喜又忧。喜的是电影事业发展喜人,而忧的则是“评价的标准不太对啊?”“你们看,现在总是说,一年拍了五六百部片子,票房卖了多少个亿;而不是说一年拍了多少部好电影、多少对社会有意义的片子。这就好比,一个医院统计每年有多少人看病、赚了多少钱;而不是治好了多少病人。这能行吗?”
杨在葆还谈到,“过去我们拍电影,怎么演,导演和我们都是一起商量着来。现在,只要能赚钱,片商的意见才是最主要的。制片人可以炒导演、炒演员。有些不太健康的元素也搬到了银幕上。说句不好听的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都适合放到电影上,艺术还有个范畴呢!”
杨在葆进一步举例:“艺术是含蓄的、富有想象力的。比如说性,拍得太直接就丧失了艺术标准,那是刺激观众。不合适!” 记者杨菁菁
新闻推荐
第三届万达环球旅游特卖会侧记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