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2日,随着泗县农村商业银行获监管部门批准筹建,安徽省83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部完成农商行改制工作,在江淮大地经营了63年的农信社正式退出了安徽历史舞台。安徽省也成为除四大直辖市外,全国首个农信社全部“变身”农商行的省份。
安徽省农信社始建于1951年,是由农民入股组成、服务农村地区的合作制金融机构,多年来为促进“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时代发展,农信社僵化落后的经营机制和“一人一票”的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其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在此背景下,2003年国家开始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信社吸收民间资本帮助消化历史包袱,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农村商业银行。
2004年,安徽成为国家第二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2005年全省农信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了83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过近10年的改革发展,各农信联社逐步摆脱了包袱沉重、手段落后、素质偏低、基础薄弱等经营困局,同时陆续达到各项监管指标,成功改制为农商行。记者了解到,在改制过程中,全省农信社系统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180多亿元,吸收民间资本股金达265.5亿元。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陈鹏介绍,与农信社相比,农商行的资金实力更雄厚,股权结构更优化,法人治理更完善,经营管理更规范,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不仅意味着集体性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成了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还将对改善安徽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截至今年12月10日,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拥有3021个服务网点,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746.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823.69亿元,是全省服务网点最多、存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同时,我们坚持‘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农商行服务‘三农\’、小微、社区和县域的市场宗旨不会改变,将继续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地位,为全省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陈鹏说。
(杜驿夫 本报记者曹荣)
新闻推荐
近日,泗县、定远、长丰、青阳等地农民朋友来电问:旱稻种植在施肥、除草、浇水方面有哪些要求?技术要领如何把握?本报约请安徽农垦集团资深农业专家徐成银以早熟旱稻新品种(旱稻906)为例,对此进行解答。...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