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泗县新闻 > 正文

做农村金融改革的“急先锋”——访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鹏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6-26 09:4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访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鹏

编者按:

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引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业务创新,扎实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和践行普惠金融相得益彰的新路。近日,记者就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和践行普惠金融主题,专访了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陈鹏。

记者:去年年底,安徽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全部改制为农商行,实现了自身发展历史性的突破,也为全国农信社系统的改制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样本。这一历史性突破是如何取得的?

陈鹏: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能率先在全国完成农村信用社全面改制并不是偶然的,最为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改制攻坚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亲自设计改革方案,亲自给改制难度较大的12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市县主要领导写信,提出指导意见,并亲自督促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使得改制攻坚得以推进。各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各地农信社(农合行)改制。各级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快审快批。省联社作为省政府授权的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创新思路、加强调度,破解难题,在推进改制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多亿元不良资产包袱,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先后召开了改革动员会、调度会、协调会,凝聚改革共识;与此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的2014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破“不想改”的观念束缚,以大刀阔斧的闯劲冲破“不敢改”的思想禁锢,加强整体谋划,细化工作措施,提出“指标达标、筹建批复、募股到位、年内开业”的改制路线图,按照“一行一策”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省联社班子成员与改制机构“一对一”挂钩(其中泗县等两家最困难机构由主要领导认领),压实责任、传导动力,统筹谋划改制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形成了改革合力。

二是探索创新改制工作机制。在攻坚阶段,省联社抓住充足资本和不良贷款达标两个重点,组织全系统33家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帮助11家最困难的机构,并建立了长期的重点帮扶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先进带后进。以泗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改制前是安徽省出名的高风险机构,由于出现过大案,不良包袱沉重,已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为确保改制成功,省联社多次召开现场会,明确改制纪律,强力督导督办,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由帮扶牵头行选派董事长和工作组,落实改制责任,确保改制进度。目前,牵头帮扶的桐城农商行以引资促引制,通过人员派驻、组织培训、建章立制等途径,帮助其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架构,转换经营机制,效果初显。

三是加强对改制重点环节的突破。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制达标的最大“拦路虎”。在省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推动下,全系统在改革中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创新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清收一块,改制机构核销一块,优质资产置换一块,财税政策扶持一块,新股溢价购买消化一块等 “五个一块”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有关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清欠组织,从党政干部、内部员工自借担保贷款和乡村两级及企业欠贷入手,依靠公检法司力量帮助改制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打假打恶(依法打击假名冒名贷款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以“打”促收,先后出现了“太和经验”、“皖北速度”等好的经验和做法,效果显著。以太和联社为例,在县政府的推动下,仅4个月时间,由公安立案、法院执行的案件457起(件),共计清收不良贷款3.4亿元,提前达到组建标准。整个改制期间,全系统共剥离处置不良贷款187.23亿元,其中清收50.65亿元,核销42.49亿元,政府现金和土地置换48.84亿元,股东溢价置换不良贷款45.25亿元。

记者:目前,全省农商银行的总体发展情况如何?

陈鹏:在省联社的带领下,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全系统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破解了“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低下、人员素质偏低、业务手段落后、管理基础薄弱”五大难题,从一度积贫积弱、濒临破产的高风险机构,逐步发展成为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支农支小位居主力军地位、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地方性银行机构,实现了在全国率先完成全部法人机构改制成为农商行的目标,经营规模连年上台阶,整体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全系统83家农村商业银行,十项主要金融服务指标位居安徽银行业机构第一位:存款市场份额全省银行业第一:各项存款余额6319.74亿元,占全省存款市场总量的19.49%;贷款市场份额全省银行业第一:各项贷款余额4065.18亿元,占全省贷款市场总量的 17.97%;涉农贷款发放量全省银行业第一:涉农贷款余额2908.5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总量的37.85%;县域贷款发放量全省银行业第一:县域农商行贷款余额2497.8亿元,占全省县域贷款市场总量的 38.63%;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量全省银行业第一: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8.18亿元,占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37.71%;服务网点数全省银行业第一:营业网点3047个,占全省银行业网点总数的40%以上,设立助农取款点8265个,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服务客户数全省银行业第一:对私客户4500多万户、对公客户40多万户;ATM自助设备布放量全省银行业第一:累计布放ATM自助设备3825台,约占全省ATM布放总量的19%;银行卡发行量全省银行业第一:累计发行银行卡4765.2万张,约占全省银行卡发行总量的38%。其中,发行金融社保卡2334.56万张,约占全省金融社保卡发行总量的60%;税收贡献度全省银行业第一:2014年度和2015年一季度累计缴纳各项税收突破50亿元,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应有贡献。

记者:在推进全省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省联社是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

陈鹏:省联社以 “指导行业发展、推进行业改革、规范行业行为、提供行业服务、维护行业权益、防控行业风险”为重点,加强自身建设,优化履职方式,构建了两级法人体制下统分结合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全系统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在指导行业发展方面,推动全系统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帮助法人机构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准确掌握经济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内部管理、完善内控体系、开展金融创新、加快业务发展等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等手段,推动农商行稳健经营、科学发展。

二是在推进行业改革方面,认真贯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推动全系统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并于2014年底完成全面组建任务目标,使安徽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面完成农商银行组建的省份。通过改制,全系统转变了经营理念,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管理水平明显加强,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在规范行业行为方面,积极引导全系统始终坚持审慎经营理念,通过扎实推进标准行社创建、合规文化建设、流程银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网点安全达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操作风险排查、信贷综合整治等举措,有效运用远程授权、远程监控、事后监督、集中对账等科技手段,立章制、建流程、定标准、重考核、严监督,不断夯实经营管理基础。

四是在提供行业服务方面,不断推进“小银行、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省联社汇聚人才、技术领先、信息广泛、资源丰富的“大平台”整体作用,以及法人机构扎根基层、贴近客户、决策快捷、经营灵活的“小银行”个体优势,重点打造信息科技、产品研发、风险管控、支付清算、教育培训“五大平台”,有效整合和利用系统内外资源,扬长避短,抱团取暖,帮助单个法人机构解决规模较小、管理薄弱、手段落后、信誉不高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促进行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是在维护行业权益方面,通过开展统一的企业形象宣传、公共关系协调与维护、法律咨询服务、债权债务纠纷协调、外部矛盾应对与处置等工作,有效维护农商行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省及市县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资产置换、资金组织、风险补偿等政策,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形成支持社员机构加快改革发展的合力。

六是在防控行业风险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巡视督导作用,坚持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提高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通过发现问题、揭示风险、严格问责,有针对性的指导法人农商行规范经营、完善内控、改进管理;不断健全行业案件防控和惩防体系,加快推进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系统内风险救助机制,提升行业自我救助能力,更好化解和缓释行业性风险,坚决守住系统性风险底限。

记者:支农支小是农金系统的立足之本和历史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是如何破解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陈鹏:近年来,省联社指导全省农商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客户服务方式、健全营销服务网络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支持了涉农和小微客户的发展。

一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放款难”。通过依据涉农、小微客户类型、业务品种等,实行差别化的产品计价,加大对支农支小信贷业务的奖励力度和费用支持,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办理支农支小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同时适度放宽风险容忍度,建立了不良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明确界定免责范围,原则上在小微企业授信业务中对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即不存在以贷谋私,不存在道德风险;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不存在逆程序操作,从制度层面彻底解决“惧贷”思想。

二是改进客户服务方式,解决“对接难”。不断完善“96669贷款直通车”服务,广大客户通过拨打安徽农金96669服务热线电话、登录安徽农金门户网站(www.ahrcu.com)等方式就可申请贷款,客户经理直接上门服务、限时办理,有效简化了办贷手续,让“一个电话、贷款到家”成为现实。目前,“96669贷款直通车”累计受理贷款申请54.8万笔。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进市场、连接商户;进社区、连接居民;进街道,连接个体工商户;进核心企业,连接上下游客户;进商会,连接小微企业”,对客户有效金融需求进行摸底对接。仅今年一季度,全系统共受理贷款申请17万户,获批发放贷款 15.8户,贷款获得率为93.18%。

三是健全营销服务网络,解决“营销难”。加快再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平台和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农商行总部营销中心—片区营销分中心—乡村营销网点“三点一面”的营销网络,开展分层次的营销,全面覆盖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三级客户群体。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风险集中控制化”管理思路,加快经营机制转变,鼓励实行事业部制,成立小企业营销服务中心、特色支行、“三小”事业部(小农户、小商户、小企业)等。目前,全系统已设立信贷重点支行和特色支行79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129家,小微企业专营信贷人员达到1645人,形成了 “广覆盖”的服务网络。

四是推广微小贷款业务,解决“手续难”。瞄准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按照“金额可大可小、利率可高可低、期限可长可短、押品可有可无”的原则,全面推广微贷服务,实现贷款快受理、快审查、快投放。利用微贷核心分析技术,结合目标客户“缺押品、时效强、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特点,把“重净现金流”的经营理念运用到信贷业务操作中,遵循“到户调查”和“眼见为实”的原则,持续性开展“扫街式”营销,不断开拓和挖掘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全系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8.18亿元,占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37.71%。

五是持续创新金融产品,解决“产品难”。发行“金农易贷福农卡”,推广“一次授信、随用随贷、自助办理、循环使用”贷款新模式,为客户生产、经营、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金农易贷福农卡”已为10.2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了授信,授信总额达179亿元、贷款余额达147.7亿元。积极参与“家庭农场直管直贷”,相继开发了农场贷、龙头贷、社员贷以及“公司+农户”等信贷产品。目前,全系统信贷支持1263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75.26亿元,其中支持家庭农场850户、贷款余额3.81亿元。同时针对农村妇女开展个体服务业等创业活动,开发了巾帼贷;针对农村打工青年返乡创业、兴办各类实体,开发了创业贷;针对讲文明、守诚信的道德模范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开发了道德贷,助推“道德品质”产生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开发了助学贷,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六是降低贷款担保门槛,解决“担保难”。在充分运用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探索和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业订单、商标使用权等担保方式,提高农村客户的贷款满足率。到3月末,林权抵押贷款已实现较大规模的推广,贷款余额达29.54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房使用权”抵押贷款正在开展试点,发放余额分别达3252万元和2.01亿元。规范和加强同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加快推进银政担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到3月末,全系统已与273家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合作,担保贷款余额570.81亿元,较年初增加22.94亿元,增幅为4.19%。其中17家农商行与20家政策性担保公司落实 “4321”风险分担机制,并向小微企业发放担保贷款金额17.44亿元,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近年来,省联社是如何带领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

陈鹏:近年来,省联社引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业务创新,扎实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和践行普惠金融相得益彰的新路。

(下转第9版)

新闻推荐

泗县计生家庭实惠多多农村计生奖扶对象扩面至50周岁

农村计生奖扶对象扩面至50周岁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加油站坑人被取缔2015-07-14 09:41
猜你喜欢:
评论:(做农村金融改革的“急先锋”——访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鹏)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