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城市离不开蓝天白云、绿山青水。市环保局作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履职尽责,引导全市上下自觉担负起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泰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质量保持在全省内陆城市前列,主要河湖水质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上半年,泰安市空气质量四项指标SO2、NO2、PM10、PM2.5分别比去年同期改善7.0%、1.6%、1.0%、3.8%。大汶河、东平湖等主要河湖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满足南水北调水质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分解创建目标责任。我局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分解指标,明确责任单位、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靠上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常召开专门会议,调度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科室、直属单位履职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规定时限完成了建档和现场准备工作,承担的各项创建任务进展顺利。
开展“双争双创”,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深入开展“争做六好个人、争创五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环保系统被评为全市十大文明行业,市环保局晋级为省级文明单位。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参与城乡文明牵手共建,以城带乡、以乡带村,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成立了市环保局志愿服务队,138名党员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强化综合治理,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成立了“蓝天工程”指挥部,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出台《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行动计划》《泰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定期考核奖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督促全市电力、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完成了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目前全市已有4台燃煤发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积极开展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以及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油气回收设施建设。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淘汰黄标车21227辆,提前淘汰、“黄改绿”10489辆。建设集中式烧烤园区6处,将城区内的所有烧烤业户迁入指定园区,统一管理、规范经营。
深化“治用保”理念,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抓好源头控制,以“治”强基础。提高境内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标准,降低入河入湖污染物负荷。针对镇村污染现状,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活污水、畜禽废物污染、农业污染治理。提高再生水回用水平,以“用”促增效。全市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座,其中8座建成中水回用系统,回用量达21万吨/日。52家企业建有再生水利用或废水重复利用设施,重复用水量达到6000余万吨/年。加强生态修复,以“保”固根本。在泮河下游建成了天泽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日处理能力10万吨,有效提升了泰城水质。全市累计建成湿地3.98万亩,有效提高了河流、湖库水质自净能力,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舆论氛围。
强化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诚信意识。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严格环境执法,切实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发布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积极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红黑榜管理制度,以是否发生环境违法行为及具体情节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加大曝光和惩戒力度,并在评先树优、项目审批、资金争取等方面进行约束。
新闻推荐
本报8月4日讯(记者 朱新宇)泰安市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暨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奖申报推荐工作近日启动。凡符合条件和要求的,需分别于8月8日至8月20日和9月12日至9月20日完...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