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天水市市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公交车多了,公交车新了,公交线路密了。城市公交被喻为“城市的动脉”,是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元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天水市的公交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陋到优,从弱到强的嬗变,而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一家公交公司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公交网线,提升公交的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的结果,这家公司就是对天水市“大公交网”的建设做出显著贡献的天水羲通公交旅游集团公司。
发展公交,就是发展民生。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推进、政策支持、优先发展的方针,把发展城市公交作为“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作为天水市公交龙头企业的天水羲通公交立足服务社会、服务乘客,以公交优先政策为导向,以建设绿色公交为基础,以建设智能公交为引领,在认真履行公益性职责的同时,攻坚克难,积极拓展智能化应用,构建公交“为民惠民”科技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谱写了天水市公共发展的新篇章。羲通公交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通报表扬的“全国城市公交行业先进集体”,中国交通企业协会命名的“全国道路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命名的“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甘肃省总工会命名的“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等荣誉。
麦积客运站
经营:企业净资产增幅20251%
智能调度指挥中心
变化:年客运量1.24亿人次
每天清晨,500余辆公交车就开始穿梭在天水的大街小巷。作为承载市民出行需求的企业,羲通公交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7年,运营公交车总保有量达538台,实现营运收入13948.29万元,上缴税金939.22万元,年客运量1.24亿人次,总运营里程4585万车公里。
羲通公交的发展变化是惊人的,始建于1958年的羲通公交今年恰逢成立60周年。2003年企业仅有羲通公交公司和众益公交公司两个经营单位,年客运量1988万人次,营运收入仅1437.38万元。这一年,羲通公交经过“改制”的凤凰涅槃,此后不断砥砺奋进,如今已经发展壮大为集团公司,下属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主营业务单位3家,多种经营单位4家,并且通过了国家ISO9001:2008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天水市唯一从事城市公交客运的道路运输二级企业。
羲通公交这些年的迅猛发展,使市民乘车条件和舒适度显著提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羲通公交在改制前只有小型、中型公交车150台(折算105标台),这些车辆多数老旧,车况不良,经过发展,截至2017年底,该企业共拥有各类中型、大型公交车538台(折算625标台),其中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284台,占运营车辆总数的52.8%。
公交记录城市的“出行”变迁,羲通公交车辆的更新换代使得天水市空调公交客车线路与环保公交客车线路不断增加,乘公交“冬天不挨冷,夏天不受热”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同时新能源公交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城市发展需求,并以其外观可视性好,乘坐舒适度高,营运安全性强,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车也干净,服务态度也挺好。”市民侯宁洲说。家住麦积区的侯先生在秦州区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他每天往返于两区之间,十几年来目睹了天水市公交的大发展和大变化。
在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文明和谐的高品质公交服务的同时,羲通公交也实现了由小到大的成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改制前的净资产只有104.19万元,而现在企业净资产约2.11亿元,增幅20251%;企业最早采用个人出资购买公交车,承包租赁企业公交线路的经营模式,发现这种经营模式问题比较多后,逐步由承包经营转变为企业自营,使车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归企”,目前,羲通公交“公车公营”线路占全部公交线路总数的90%以上;企业原有864名员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有14人,占员工总数的1.62%。现有员工1500余人,其中各类大学本、专科毕业生180余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2%,而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约占75%……
近年,羲通公交还围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和建设“现代公交、人文公交、绿色公交、和谐公交”的目标,全力打造和形成了天水市“大公交网”和“智能化”运营的新模式。
过去秦州和麦积两区仅有“一场两站”,即天水公交公司原址(环城东路7号,藉河风情线建设时已拆除)1处停车场,天水公交总站(南湖站)和北道站(便桥头站)2座公交首末站,各公交线路均没有换乘(停靠)站。羲通公交先后投资建成公交枢纽站2座,首末站5座,换乘(停靠)站1027座;城区内的公交换乘(停靠)站已经更新了2轮,全面落实了《天水市“十二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现了300-500米就有公交站的建设目标和发车间隔5分钟的服务效率。同时,两区的运营公交线路由7条、总里程234.4公里发展到现有公交线路63条、总里程1560.75公里。公交线路增加了56条,覆盖了秦州、麦积两区城区主要街道、重点区域、商业区和麦积山景区及周边乡镇,使广大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公交线网密度的大提升给羲通公交的营运调度提出了新的管理目标,那就是实现公交智能管理,为此企业先后投入1530余万元,完成了“GPS运营智能调度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场站视频监控系统”和“公交IC卡刷卡系统”四大公交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智能公交停靠站已达到280座,所有车辆车载刷卡机、投币机、报站器、LED显示器等设施完备。先进智能的科技管理方式正在逐步改变和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乘客可通过公交站的LED显示屏直观清楚地了解到所等候车辆的到达情况,显示屏还具备播放天气预报和即时新闻等便民服务功能,市民只需在手机上安装“蓝泰源实时公交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掌握公交车行进动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羲通公交所取得的经营成绩不仅使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树立起了品牌,而且在高速发展中,在确保员工工资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使员工们分享到了企业发展的“红利”,目前该企业员工人均月工资比10年前增长了8倍多。企业职工福利待遇关乎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发展,过去羲通公交只有少部分在编职工办理了社保,现在企业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办理了养老、失业、生育、医疗、工伤、大额医保(五险一金),实现了全员参保。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在羲通公交凡是国家规定的保障员工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均能执行到位。此外,该企业还实施了一系列福利措施,例如,为困难职工落实了重大疾病互助保障计划,按期发放不同标准的救助金;分批对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和年龄偏大的员工置换岗位,实行退养,退养员工发放生活费并随员工增资同步增长,现有退养员工63人;为了鼓励员工子女成材,每年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发放奖学金;每逢春节和三伏天,公司领导都要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慰问,并坚持探视伤员、病号,吊唁亡故职工,夏冬两季定期给员工发放防暑、御寒用品,中秋为职工发放月饼,春节为职工发放米、面、油,表示节日的问候。值得一提的是,在藉河风情线建设拆迁时,企业把应留的四成拆迁补偿费,总额250多万元给予91户重点困难户,解决了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显示了企业对员工的真诚爱护。
智能化”公交停靠站不仅可以遮蔽雨雪,还能为乘客提供车辆信息,方便乘客换乘。
简陋的老式公交站让乘客饱受日晒雨淋。
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在天水街头。
1958年天水公交成立初期仅有6辆“松花江”牌公交车。
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会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从2003年到2017年,羲通公交上交税金逐年提高,累计上交税金达5912.22万元。同时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优待群体乘坐公交车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全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公益性义务。自实现刷卡投币乘车至2017年底,全市范围内累计发售各类公交IC卡59.8万余张,其中,累计发行老年卡54155张,学生卡205349张,普通卡284523张,寿星卡35801张,优抚卡2516张,爱心卡2944张,惠农卡13553张。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规定,对持卡乘客实行不同程度的票价优惠,其中:学生卡3折、老年卡6折、惠农卡7折、普通卡7折、优抚卡5折、爱心卡、寿星卡免费,羲通公交2017年度公益性支出达4088.16万元。不仅如此,为切实减轻农民生活负担,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羲通公交多年来还陆续开通了14条城乡公交线路,面向广大农村发行惠农卡,使沿线近20万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公交方便、安全、快捷的优质服务,但由于始终坚持“正点发车、均衡运行、准时到站”的原则,实际上,城乡公交车的实载率长期在50%左右徘徊。此外,每年在高考期间,组织抽调加班车辆,为考生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在“两会”和“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圆满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
60年公交发展,40年改革巨变,融汇了羲通公交创业发展的苦辣酸甜,铸就了羲通公交职工力克时艰的坚韧与执着,谱写了羲通公交人高亢奋进的时代之歌和无私奉献的奋斗之曲,而在新的时代,羲通公交将积极作为,将民生、环保、智能元素融入公共交通体系的血脉之中,从而为天水市公交事业实现更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贡献:累计上交税金5912.22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辛磊】8月22日,天水日报社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报道说明会。说明会上介绍了嘉峪关日报社创建全国文明城...
天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水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