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碧波
周晓康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这个四世同堂的六口之家有90岁高龄的奶奶、年逾花甲的父母,在这个年龄悬殊很大的家庭里感觉不到有代沟,多年来始终沉浸在和睦、幸福的氛围中。
延续孝道世代相传
周晓康的爷爷奶奶对其母亲一直很孝顺,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卧床十多年并患有肺气肿的老太太。他的祖父兄弟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家,伯祖父因受到刺激精神状况不是很好,因此一生没有成家,爷爷和奶奶一直照顾他到75岁去世。因为这种情况,周晓康的家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过“五好家庭”。老一辈的孝行,得到了亲戚邻居的赞赏,同样也感染和教育着后辈。
奶奶现在年事已高,父亲每天都要督促奶奶按时服药,妈妈对奶奶非常孝顺,陪伴奶奶聊天,帮助奶奶洗澡、剪脚趾甲等。周晓康的妻子在家里对公公婆婆,周晓康对岳父岳母、岳祖父母都很尊敬和孝顺。三代婆媳关系相处非常融洽,这也很让大家羡慕。
周晓康理解的孝敬老人不仅仅停留在对老人衣食的照顾上,衣食的照顾固然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顾,让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点针线、洗菜等等,对他们的健康很有益处,和老人的谈心聊天、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照顾。小一辈生活和谐,工作、学习取得成绩和进步也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慰藉。
积极处事阳光生活
这个家庭不论在哪个时期总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爷爷85岁那年,单位来人慰问,问起爷爷:“你的耳朵有点背?”他说:“不知道怎么搞的,年龄不太大,耳朵先背了。”虽然耳朵背,但他每天都在看书读报,充实自己,积极处事,阳光生活。奶奶在干活的时候,父母总是说:“你放着,我们年轻我们来。”其实他们也已经60岁开外了。
周晓康的父母都是企业退休职工,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出朴实的本色,他们关怀老人、关爱子女。父亲身体健朗,所以退而不休,仍然从事着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满腔热情,身体力行地教导着儿孙们。母亲则挑起全家内务的重担,一日三餐调剂饮食,嘱咐患有冠心病的奶奶定时吃药,冬暖被褥、夏驱蚊虫,照顾年幼的孙女,为整个家庭默默奉献着。
夫妻和睦互敬互勉
父辈们良好的品行和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子女。周晓康夫妻俩是生活的伴侣,也是相互帮助的益友,有困难一起解决,有快乐一起分享。他们都肩负着繁重的工作担子,努力完成好各自工作任务的同时,认真学习、积极对待生活,从不懈怠每一天。结婚十三年来,他们尽力分担家务,全力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质。周晓康的妻子在医院工作,虽然工作很忙,在家里也积极参与家务,并充当着家庭医生的角色。
周晓康工作也非常出色,他是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试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共党员。2002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2003年1月在市果树研究所参加工作至今,201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聘专家。他主持和参与果树科技项目17项,获奖11项。在他的努力下,市果树所建立了第一个规范的土壤综合分析化验室,制作果树病虫害、果实等标本500多份。组建了果园土壤科研技术团队,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出版《天水苹果核桃大樱桃葡萄栽培技术》等果树专著4部。他积极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只要果农需要就有他的身影,近3年培训果农1400余人次。他先后11次被市林业局和市果树研究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他说,“这一切的成绩都来源与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周晓康的家庭是亿万个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整个家庭中充满着友爱的和睦氛围和热情的生活态度,在一个屋檐下尽享天伦之乐,他的家是幸福之家,幸福之家不是有多少的财富,而是一个和谐家庭对生活的满腔热情。
新闻推荐
□刘玉璞天水南宅子的楹联,有些是原主人家族遗留下来的,有些是周边征集的,也有些是经过多次的文物交流而流传到天水的。...
天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水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