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被押解回天水。本报通讯员 李斌 摄
短短4个多月时间流窜甘、陕、新3省区7市10多个县区,往返几千公里砸车盗窃作案180余起。漳县7少年疯狂、胆大妄为的粗暴作案手法震惊当地。
梳理案件发现,他们作案的破坏程度远远高于盗窃所得,他们毫无顾忌只为寻求刺激满足不健康的心理需求。由此,所暴露的无知、稚嫩以及在成长过程中被扭曲变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令人值得思索。
4个多月砸车作案180余起
10月24日早上6时55分许,家住天水市秦州区正大水岸都市住宅小区的李先生出门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先一天晚上停得好好的车,车窗玻璃被砸了……”一想起这件事,李先生至今怒气未消。而当时,李先生看了看四周发现:和他的车一样惨遭毒手的还有大大小小不少车辆,受损程度严重。李先生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了案。经出警民警核查,该案发路段共有10辆车窗玻璃被砸。砸车案一夜间如此集中发生,案件很快上报秦州公安分局。
“做了大半辈子警察,但发案如此密集的砸车案还是首次遇到。”一位年过半百的办案民警说。经统计,案发当天凌晨,在距离约3公里的范围内,秦州区相继发生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等30余辆中高档轿车车窗被砸、车内财物被盗案件,涉案价值15万元。
深夜时分,如此疯狂地对30余辆车狠下毒手,是泄愤还是报复?此案同时在车主中引起恐慌。秦州公安分局迅速成立“10·24”专案组,案件侦破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很快,办案民警了解到,案发当晚,麦积区、武山县也前后发生类似案件,与此同时,定西漳县也有13辆车被砸。就此,天水警方刑侦、视侦、网侦、技侦多位一体,将“10·24”案件并案侦查。
据办案民警调查,案发当天上午,嫌疑人作案时搭乘一辆面包车。然而,当民警向车主调查时得知,该车于案发当晚被盗,去向不明。
“办案民警经过对天水、定西发案时间的比对分析及网侦情况,初步得出嫌疑人流窜向西的可能性较大。”办案民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0月25日,在掌握了嫌疑车辆在兰州出现的重要线索后,民警迅速赶赴兰州。26日凌晨,在兰州警方的全力配合下,4名嫌疑人在西关什字被抓获。
经过连夜突审,同时掌握了另外3名嫌疑人仍在漳县活动的情况。办案民警连夜从兰州赶赴漳县,10月27日凌晨1时和上午10时许,另外3名嫌疑人相继归案。
据办案民警审讯,从6月开始到案发短短4个多月时间,7名嫌疑人纠集一起或部分一起,从西安市、宝鸡市,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武山县,再到定西市安定区、漳县、陇西,沿途向西到达兰州市、酒泉市,砸车作案180余起,盗得小型面包车10辆,涉案65万余元。在一次作案后,他们驾驶偷来的面包车窜至新疆哈密时,路遇执法人员查车,最后弃车逃跑。
据了解,相比较于破坏程度,这一砸车盗窃团伙总共盗窃车内财物价值不足万元。
7少年嫌犯在偷偷抢抢中寻求刺激
“其实多数爱车一族晚上停车时大量现金是不会放在车内,因此,以盗窃车内财物为出发点制造的这一系列砸车案中,破坏损失远远高于被盗损失。与此同时,嫌疑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地作案,也是此案一个重要特点。”办案民警分析说。
经突审,犯罪嫌疑人杨某、韩某、张某、朱某、水甲、水乙、郭某等7人均为定西市漳县武阳镇和武当乡人。年龄最大的韩某案发时18岁,最小的张某则只有15岁。
“以当晚秦州区东关一作案为例,当时路边安设的天网拍下视频,10月24日凌晨2时26分,一辆白色面的慢慢停在路边后,车上先下来1名少年,只见他迅速打开后备箱拎起一根棒子,在还有公交、行人通过的路段,其抡起棒子朝着停在路边的一辆桥车肆无忌惮地砸了下去,车上后面下来负责望风的另一少年则跑到被砸坏的车窗处向车内搜寻财物,随后旋即离开。这一过程仅用了2分钟。”办案民警介绍说。
11月20日,该团伙中年龄最大的韩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是在兰州打工时认识的,因为都是老乡所以走得相对近了些。有天晚上,我们几个吃完饭出来溜达时发现,有一辆面包车车门开着停在路边,看着车钥匙仍在车上挂着,我们几个便开着出去玩了一圈,由于手头缺钱,便萌发了砸车盗窃的念头。”
“知道这样犯法不?”“只知道这么干肯定不对,但没想到后果会那么严重,更不知道这样做会被警察抓住。”年龄最小的张某说话声音稚嫩。
据专案组调查,7名嫌疑人均为无业人员,是在网吧上网时互相认识熟悉起来的。
办案民警分析称,按常理,作案一般为了谋取钱财,而这一团伙从西安流窜至新疆往返数千公里,作案过程中仅面包车就偷了10辆,但他们却没有变卖一辆,而是偷了扔弃,伺机再偷。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作案前压根不会开车,是偷到手后跌跌撞撞学会的。在此过程中,他们模仿电视里开车练飘移,撞上电线杆的都有。这种作案方式,办案民警称以前从未遇到过。
10月24日凌晨,韩某等7人乘着夜色砸坏车后窗,偷了麦积区一辆面包车后,便疯了似的砸车作案,遂后一路向西到了兰州。
“被抓时他们仍开着在麦积区偷来的车,更可笑的是,偷车时被他们毁坏的车窗玻璃用塑料纸糊着;车内,他们盗来的烟酒、字画等赃物全部放在车内;后备箱中,近1米长的钢管、木棒等作案工具一应俱全。”办案民警说。
10月26日凌晨,办案民警在兰州西关什字抓获他们时,这伙嫌犯作案手法大大超出办案民警意料。
“想着快过年了,弄点钱就回家过年。”犯罪嫌疑人韩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砸车的目的是想弄钱,但偷来的好烟、好酒及车辆未销赃变现,却全部自己享用了。甚至车内较为值钱的眼镜、装饰品等,则全部被扔掉。”针对韩某单纯的作案动机,办案民警也有些难以理解。
“10·24”专案组一位副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网络世界虚拟的偷抢游戏是引发此案的诱因所在,他们作案时有更多的模仿成份。“7名少年均无前科,从作案手法的稚嫩程度看,他们似乎更偏向于在偷偷抢抢中寻求刺激。”
据办案民警调查,这伙少年作案时从不住店,偷来的面包车便成了他们逃窜和歇息的惟一工具和场所。
少年犯罪主因在家庭
“我妈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我这么做对不起爸妈,更对不起那些受害人,现在真的很后悔。”11月20日,犯罪嫌疑人韩某为自己所犯下的事忏悔不已。“家虽在农村,但距离县城很近,其实爸妈一直苦口婆心地教育我让好好做人,是我没学好辜负了他们。”
据了解,这7名少年除其中一名义务教育未享受完就辍学外,其他都读了个初中,文化程度不高。
“我们几个不爱读书,不受家里人约束管教就出去打工了。上学时没好好学,又没有手艺,出去除了到餐馆做服务生就是去建筑工地干力气活,成天累死累活不说还挣不下钱。看着有些同龄人出手阔绰,生活优越,时间长了我们的心理就感觉不平衡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少年嫌犯在家时基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不服家人管教,因没出过远门,离开家后,网络虚拟世界的“精彩”和外面真实世界的纷杂让他们眼花缭乱,逐渐迷失,以至于走上犯罪道路。
“15岁至18岁的少年,很明显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受外因所诱很容易走上弯路。”针对该案中7名少年疯狂作案寻求刺激的心态,天水天秦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1月21日,天水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通过对该案的分析也认为,“这些年龄段的少年犯罪手段相对简单,罪过心理不明显,犯罪往往带有突发性、随意性和偶然性。”这些少年之所以选择团伙作案,主要是思想不太成熟,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易受伙伴们蛊惑,讲究哥们义气,有时即使自己不愿意,但害怕被孤立,受屈从心理的影响,发展到参与犯罪。“前两年,天水市有名16岁的少年伙同本乡镇6名成年人绑架一名务工青年勒索钱财,后因绑架罪被判刑。在口供笔录时,他曾说一个人不敢干,有了同伴胆量就大了。” 这位负责人结合案例分析说,“一些农村地区的少年之所以屡屡犯罪,剖析其根源不难发现,这些走了犯罪道路的孩子中,大部分受教育时间较短,道德观念低下,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是非不分。更有甚者,他们中绝大多数还存在犯法不知法,因此更不会去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我们感觉最为痛心的地方。”
据天水市关工委调查表明,在2008年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团伙犯罪涉案31人,占犯罪未成年人的30.69%;2009年涉案34人,占35.42%;2010年36人,占38.3%;2011年33人,占40.24%;2012年64人,占47.76%。
天水市关工委一名工作人员就少年犯罪现象总结,“如果把少年犯罪视为一种病态现象,其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我们曾对60名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家庭调查发现,这些家庭功能弱化,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全、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方面。”
“孩子要管,但更要教,在这个环节中,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缺一不可。”这是秦州区东关街道尚义巷社区关工小组组长、70多岁的王桂英发自内心的看法,她退休10多年间,用真情感化和帮扶帮教失足、吸毒青少年15名。
“麦积区曾重点对有前科记载的30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其中一名还考上了重点大学。”在管教结合方面,关工委认为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社会各层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报记者 王兰芳
新闻推荐
犯罪嫌疑人刘某指认现场。 8月13日,天水市武山县一女子外出务工后失踪。经过当地警方层层侦查,一起由犯罪嫌疑人刘某精心策划的强奸杀人案浮出水面。令人发指的是,嫌疑人作案后...
武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