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范楷
编者按:6月22日,《陕西日报》以《铜川:产业专业村脱贫主阵地》为题,对商洛市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培育产业专业村,探索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新路的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报现全文转载。
今年以来,铜川市立足实际,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举措,按照“政府推动、金融撬动、企业(合作社)带动、政策拉动”思路,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发展致富产业,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专业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新路。
政府推动 “量身定制”产业脱贫路径
6月的西古村,绿油油的土豆苗一望无际。再有一个月,土豆就成熟了,村民王小红站在自家地头,心中对今后的日子充满期待。
“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力,但肢体残疾干不了重活。直到加入了合作社,日子才有了盼头!”王小红是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西古村村民,属因病致贫户。他说,合作社不仅为贫困户免费发放土豆种子、化肥,还实行统一种收,村民不承担任何风险。
西古村有近40年土豆种植历史,但近年来因种子更新换代慢,无技术指导,见不到收益的村民,逐渐放弃了土豆种植。今年,为确保贫困户早日脱贫,镇政府通过科学研判,认定种土豆是全村一条可行的脱贫路。镇上通过引进新种苗,聘请技术人员指导,重新激发起了村民积极性。今年村上计划种植土豆500亩,并与46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脱贫协议。村支部书记童有明说:“一季下来,每亩产值按最低4000元估算,贫困户年户均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
瑶曲镇刘村的油用牡丹、孙塬镇石塬村的花椒、关庄镇麻子村肉驴、瑶曲镇背阴村的黑猪、关庄镇北村的兔子……如今在铜川大地,像西古村这样的产业专业村比比皆是。
截至目前,铜川市已累计发展产业专业村150多个,涉及种植业、林业、果业、养殖业等领域,占全市贫困村72.1%。发展产业专业村,正在铜川市脱贫攻坚中蓬勃兴起。
政策拉动 增强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从扶贫到脱贫,虽一字之别,但差之千里。以往捐衣送物,是各级各单位扶贫的一种常规做法,仅能缓解贫困群众眼前生活困难,却难以挖掉穷根。
今年以来,铜川市立足各村实际,精准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措施,“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路,向“靶心”发力,有效防止了表面脱贫、暂时脱贫、脱贫又返贫等问题。同时,出台铜川市产业***实施意见,明确产业***项目,扶持方式分为贴息、补助与中省市项目等。其中贴息扶持是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对贫困户3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贴息,贴息额每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吸纳或安排贫困户就业、实现稳定工资性收入的企业给予补助,标准为20万元到100万元。
“养兔周期不仅短,而且效益好。鸿伟实业有限公司不仅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幼兔,还保证销路,以后的日子也不再愁啦!”耀州区关庄镇养兔专业村北村的任顺利,就是产业扶贫政策最先惠及的贫困户之一。
去年12月,北村第一书记王奔锋,了解到任顺利家的情况后,将其确定为首批***产业扶持示范户,按照区政府扶持政策,协调鸿伟实业有限公司先后为任顺利家送去3只公兔和15只母兔,15个产箱和120公斤饲料,并予以技术指导。经过繁殖,如今任顺利已经卖出两批兔苗。产业政策拉动,将“要我脱贫”的“外力”转化为“我要脱贫”的“内力”,给贫困户注入了“养分”,带动了整个“肌体”发展壮大。
据了解,通过政策拉动,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加入一个合作组织,掌握一项致富技能,拥有一个脱贫产业,如期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企业带动 “输血”扶贫变“造血”脱贫
给钱给物,不如壮大富民产业。产业专业化,已然成为铜川市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目前,该市正按照“一村一品”扶持方略,以培育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坚持“瞄准贫困、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注重效果”原则,通过支持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与贫困户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
给钱给物,不如壮大富民产业。产业专业化,已然成为铜川市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新闻推荐
郭大为到声威建材公司调研并讲党课时强调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 为企业创新绿色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6月28日,市委书记郭大为在声威建材公司调研企业生产经营和非公党建情况并讲党课。本报记者郝萌摄本报讯(记者郭玮)6月28日上午,市委书记郭大为到王益区声威建材公司调研企业生产经营和非公党建情况并...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