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铜官古驿道———丝绸之路北线之支线考察研究

来源:商洛日报 2016-06-22 08:02   https://www.yybnet.net/
秦陇华

在古老华夏大地上,曾经纵横交错着无数条古驿道。举世闻名的有秦皇古驿道、新昌古驿道、湖广古驿道、南阳———襄阳古驿道、梅关驿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青蒿驿道、成渝古驿道等。它们各具特色,承载着异彩纷呈的文化积淀。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铜川东部崇山峻岭中,有一条铜官古驿道。它从铜川市富平县底店村起,在连绵的大山和古村落间蜿蜒北行,经过印台区上店村和王益区店子坡村、灰堆坡村,汇入现在的210国道,全长65公里。在历史上,曾经是关中地区沟通陕北、甘肃、内蒙古和山西的交通要道。

该条古驿道位于长安正北方向,地处京畿之地。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查阅历史文献,笔者认为,它不仅是年代久远的驿道,也是丝绸之路北线的一条支线。

铜官古驿道的肇始,应从北魏政权讲起。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北魏依靠强大的武力,统一了我国北方。但是,北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激起了各族人民不断的反抗。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今陕西、山西等地的汉、氐、羌等族人民在领袖盖吴领导下,在杏城(今黄陵县西南)爆发了一次大规模起义,声势浩大,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一年后,起义军被太武帝拓跋焘率军镇压而失败。

为了消除杏城起义带来的影响,北魏政权加强对关中、陕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太平真君七年(446),撤销了驻扎于今印台区济阳山的同官护军,在高坪塬设立铜官县,并开通南北方向的驿道。这条驿道成为连接陕北与关中的交通要道。铜官县城实为扼守关中北部的军事要塞。此后1500余年间,铜官驿道一直发挥着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大通道作用。商人们从关中平原出发,通过这条驿道进入陕北之后,一路西赴甘肃,一路北上内蒙古,另一路东渡黄河,抵达平城。直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铜(川)富(平)公路的建成,这条古驿道才基本停止使用。

古驿道的起点即底店村。底店村南距富平县城26公里,现归富平县薛镇下辖。这里是从富平北上铜川的交通要冲,旧时建有高大的城堡,残壁至今犹存。旧时,堡中货栈、店铺林立,至今部分货栈的遗址尚存,又有积善寺、关帝庙等古老的建筑。距底店村约10公里的上店村属印台区陈炉镇下辖,曾经是南来北往的商队投宿地。旧时,村中建有八座骡马店,皆为平房。另外,这里的古瓷窑,是北宋黄堡窑场歇业之后,耀州瓷的主要产地之一。金元两代达到鼎盛期,清代中期停烧。上店窑遗址是研究耀州窑发展史的重要依据。店子坡村,坐落在铜川市王益区军台岭西面的一道斜坡上,距离东南方向的上店村约5公里。这里保存着古驿道旧址最完整的地段。旧时,该村是客商们的投宿地,客栈皆为凿建在山崖上的黄土窑洞,现存遗址多处。村外有一眼古老的山泉,名曰“狗刨泉”,是客栈的重要水源。该村另一处古迹,是凿建在山沟半壁上的窨子群,多达数十孔,连绵1公里。其内部彼此相通,成为悬崖上的地道。凿建年代不详,当地人认为是古代的“藏兵洞”,为防守驿道而建。

距离店子坡村约1公里的高坪村,是北魏时铜官县城所在地,该县是后来的同官县、铜川县、铜川市的前身。村中迄今保留着大量历史文物遗迹。高坪村兴元寺塔,石质七层,是陕西省现存唯一的元代幢式喇嘛教石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坪仰韶文化遗迹位于村西部,是铜川市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新石器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益区青年路的灰堆坡村,距离西北方向的店子坡村2.5公里。古驿道从西面进入该村,至青年路中心地段(现青年路小学对面)汇入210国道。

随着斗转星移,铜官古驿道逐渐被世人遗忘。但是这条千年驿道以其历史之久远、使用时间之长久、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之丰富、文化积淀之深厚而成为中国各条古道的佼佼者,堪称“渭北第一古道”。

经过多次实地研究和查阅资料,我们发现这条古驿道是丝绸之路北线的一条支线。我国学术界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指从长安西去河西走廊的北、中、南三条干线,很少提及支线。但是在历史上,随着战乱的发生、商品集散地的更替、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口的迁徙,丝绸之路不是固定不变的,更不是孤立存在的。商队总是在根据线路情况选择行走方向,有可能选择直接西行,也有可能绕道北上。正如隋代学者裴矩所说:“三道诸国,亦各有道,南北交通。”三条干线之间虽然相隔有茫茫大漠或皑皑雪山,但它们之间有许多支线纵横交错,彼此相通,形成网状格局。铜官古驿道正是丝绸之路北线的一条支线。

研究丝绸之路的专家田恒江、周德广指出:“丝绸之路另有一条线路,就是经延安、榆林,又向西南经靖边、定边、盐池,在灵武渡黄河,再经中卫到甘肃的古浪县进入河西走廊。五代时高居晦出使于阗(今新疆和田),北宋时和尚继业去印度,都是走的这条道路。”(见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漫记》)陕西师范大学袁黎明教授写道:“此外,还有一条从长安至延州(今延安)、夏州(今白城子)、丰州至西受降城,达到回纥的牙帐,至杭爱山北麓西北行,越阿尔泰山由此去西亚。”(《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西南民族大学涂裕春教授亦曰:“以长安为起点,分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由长安北行,经陕北进入宁夏灵武,渡黄河后,向西南至武威,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古丝绸之路与各民族的融合》)他们笔下的这条线路,是北线的一条支线。

根据其他资料,这条支线从长安出发,经铜川北上,又分为两路。其一经过今彬县、长武,进入今甘肃泾川、平凉,再经今宁夏固原转向北进,过境至甘肃靖远,在鹯阴渡口或阴口渡口渡过黄河后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入河西走廊。另一路经延安、榆林,又向西南经靖边、定边,在今宁夏灵武渡过黄河,经中卫到达甘肃古浪进入河西走廊。

在长安的正北面以长安为起点,经富平、铜川北上的铜官古驿道,应是这条支线的一部分。另外,从长安出发,经耀州、王益区沿漆水河而建的“官道”,亦属这条支线。但漆水河两岸悬崖壁立,官道窄狭、崎岖,不过是在青石砭上踏出的羊肠小道。再加上昔日漆水水量比现在汹涌得多,每逢淫雨季节总会淹没官道,在耀州岔口、王益二十里铺一带尤甚。每逢此时,商队不得不翻山越岭,行走在铜官古驿道上。

丝绸之路的这条支线,后来发展为从长安通往陕北的主要商道。学术界一般认为,从长安北行,经铜川通往延安、榆林的这条古道,是在隋唐以后才逐渐畅通的。在此之前,联结塞上的交通大道,是秦始皇时筑的直道,在今陕甘交界的子午岭上。但是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北魏铜官县城址,在军台岭西麓、高坪塬上,紧邻铜官古驿道,显然是为守卫古驿道而设的。由此可知,在北魏时铜官古驿道就已畅通。否则,北魏政府不会把城址选在荒山野岭之中。

由以上考察研究可知:作为丝绸之路北线的一条支线,铜官古驿道在隋唐之前就已经畅通。随着探索和研究的更加深入,我们必将进一步揭开这段古道的神秘面纱,将它的历史内涵和古老文化展示于世人。

新闻推荐

省大气办督察组来铜督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本报讯(记者刘伟)6月22日,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督察组组长姚晓军带领省大气办督察组来商洛市督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会上,督察组听取了商洛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姚晓军说,...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铜官古驿道———丝绸之路北线之支线考察研究)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