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时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早上下单的客户验货、装箱、填贴发货单。
本报记者 程红兰 通讯员 张笑
“我现在日均订单达30笔以上,而且业绩直线攀升,今年以来总接单量已达5000余单之多,电子商务真是叫我尝到了甜头”。日前,在铜川时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内,赵妮自信地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电商经验。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了解了王益区电子商务相关优惠政策后,便将目标锁定在这里,她说,王益区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地方特产,但长期以来,很多的特产养在“深闺”无人识。赵妮是个行动派,发现商机后于2015年12月,创立了铜川时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中国特产1号店·王益馆”,依托王益区优质的产品,她公司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逢年过节更甚。赵妮的眼里充满了对公司美好未来的期待。
应俊通过代理知名“饿了么”餐饮O2O平台进行创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外地从事过多种职业,有着多年的打拼经历,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打算利用互联网技术自己创业。2016年1月,他回到王益区这片故土,开始创业之旅。经过努力,他成功拿下了“饿了么”铜川代理权。如今,应俊已经将业务发展到了新区,日成交数300单左右,日成交额达5000元左右,公司现有长期劳务合同工10人,临时工2人。以今年3月份成交额为例,他的团队创造了10万元的佳绩。对于这个数字,应俊的喜悦难以言表,他说,如果没有区政府的扶助,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自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功。对于今后的创业之路,应俊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王益区高度重视,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将电子商务作为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成立了区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资金扶持,区财政每年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扶持奖励资金100万元,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区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发展。
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营造电商发展氛围。近年来,该区不断推进电子商务培训。邀请省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并与企业座谈,谋划电子商务发展大计;组织区内企业参加省市级电子商务培训会,增强企业负责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了解;召开了王益区电子商务培训大会,邀请省电商示范企业代表土豆姐姐冯小燕等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传经送宝;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建立了王益区电子商务人才库,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输送电商人才100余人,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过考察、交流、培训、学习,增强企业和个人发展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勇气。
构建平台,打造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和孵化器。2015年12月,该区建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全园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120余人同时创业办公。为区域内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提供了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还为创客提供全方位扶持政策,免房屋租金以及各类服务费,创客只要拎包入住即可创业。目前,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已通过培训考核,入驻电商企业50家,其中创业团队5支,带动就业150人,月成交10000余单,销售额达50万元,标志着全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除此之外,该区精心打造“智慧王益”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成功引进了小九wifi“智慧王益”项目建设。目前,平台已建成试运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引进设立京东淘宝商城(中国)特产王益馆。依托王益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线上旗舰店、线下实体店同步发展,发展农村服务站,打造王益区乃至铜川市农特产品供销电商平台。目前,入驻的铜川农特产品有陶瓷、苹果、核桃乳等60余种,旗舰店线上销售量逐月递增,带动线下销售量同比增长35%,促进了“三农”的发展,同时对于***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王益区电子商务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快速发展。全区现有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个;在知名第三方平台建立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2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0%;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个体1000余户,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达10000余人;快递物流企业及网点80余家,每天发单量超过4000单,日交易额达50余万元。2015年8月,该区被省商务厅、省发改委命名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
新闻推荐
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省驻铜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人民警察牢记宗旨,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始终处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发展...
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