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铜川新闻 > 正文

从篮球小子到信访“暖男”

来源:商洛日报 2018-05-11 07:14   https://www.yybnet.net/

  走在信访维稳这条路上,左关武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让信访群众带着问题来,怀着满意走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今年40岁的左关武曾是一名篮球特招生,曾先后在铜川矿务局体协篮球队、工会体育中心工作,2014年走上了信访工作岗位,成为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信访办的一名信访接待办信员。“干信访工作,咱多跑些路,就能让群众少点麻烦。不管工作归不归我们管,只要走到我们门前了,就要热情接待,尽力帮忙,绝不能把人推出去”是他的座右铭。

  信访干部是个“杂家”,啥都要懂,这份工作让左关武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工作中,左关武努力学习《信访条例》等政策法规,跟着领导和老同志学习接访沟通技巧,逐步掌握各种工作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到信访工作要从信访群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引导他们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同时,他还带着情感去理解信访群众面临的困难,用耐心倾听信访群众的呼声,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各类信访问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干信访工作,中午经常回不了家,晚上也会被缠访、闹访的群众拉着不放。多年来,左关武经常被当做“出气筒”,被人用药单子摔过脸,甚至还挨过老太太的打,但他却说“尽管群众有时会无理,但我们还要进行疏导。不管咋样进来,都要笑着出去,这是我对工作的要求。”铜川矿业有限公司信访办处长马宜福评价左关武时,说:“在基层从事信访工作,就是要常做暖心的事儿。小左平易近人,业务能力又强,只要事关信访稳定,他都不畏劳苦,积极主动去做,我们对他的工作能力非常认可。”

  2014年12月,一位来自辽宁抚顺的50多岁柳姓男子,受母亲委托来铜川寻找曾经支援大西北但已经有40多年没有联系的大伯。由于该男子的父亲已过世,母亲也只知道大伯的小名,因此寻访难度极大。左关武就通过信访网络、社保网络,以及给公司下属各单位去电等方式,多方联系帮助寻亲,可整个公司并没有能对得上号的人。看到对方失落的样子,左关武就留下了他的电话,并承诺不放弃寻找,只要有消息一定告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天的曲折寻人,最后左关武硬是在兄弟单位陕煤建司找到了该男子大伯的儿子(其大伯已经去世),让这段跨越几千里的寻亲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后来,他们含泪感谢左关武的尽心尽责,对他助力寻找亲人的行为十分感激,更是把左关武“铜川好人”的美名带到了东北。

  曾经有一次,一名上访群众对左关武非常感激,在春节前特意扛了一袋花生、一袋瓜子来到信访接待室,进门冲他招了招手后,就把东西撂到地上扭身跑了。“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是信访工作的铁律,左关武接待过的群众很多,实在对这个仅有一面之缘的群众没什么印象。后来,经过半年多的查找,才知道他是一名王石凹的群众。于是,他赶忙把这些在办公室放了半年多的瓜子、花生送还了回去。

  群众通过左关武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对他好评不断,但他却笑着说:“业务部门的同志见了我都比较烦,因为咱腿快,跑得比较多,给他们添的麻烦也多!”从2014年至今,左关武所在单位的信访办结率达100%,由于他工作出色,连续多年被铜川市、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局﹚党政评为信访稳定先进个人,2018年更被评为2016年以来全市维稳工作先进个人,为铜川矿区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左关武说:“我只是干了一些普通的工作,今后还是要努力奋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做好群众工作,更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非凡!”(本报记者 袁欣)

新闻推荐

王益区文化馆免费开设泥塑培训课

  本报讯(通讯员宋仙锐)为充分发挥王益区文化馆民俗活动室的作用,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培养群众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5月3日,王益区文化馆邀请陶艺老师吴得雨向广大群众...

铜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美丽的铜川我的家2018-05-10 07:03
评论:(从篮球小子到信访“暖男”)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