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周一。中午,记者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甜甜的女声传来:“叔叔你好,一会儿请你来传达室一趟好吗?我留了一样东西给你。”
记者忙问:“你是谁?”
女孩回答:“我叫胡婷婷,你不记得了?我爸爸名叫胡海水,你帮过我们的。”
这个名字记者并不陌生。6年前,南陵县家发镇麻桥村村民胡海水,为了供女儿读书,一个人到市区的医院打算卖肾。本报记者获悉后,踩着泥泞来到马桥村,采访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后,胡海水收到了好心读者的近万元捐款,女儿胡婷婷被马鞍山一所民办学校收下,免费就读了6年。
“叔叔我告诉你,我现在在皖南医学院读大一,是护理专业。星期天回家,我挖了新鲜的笋子,还买了两条黑鱼,送给你们尝尝。”胡婷婷在电话里对记者说。记者赶紧下楼,可这个小丫头丢下东西,已经离开了。
4月1日,记者打电话将胡婷婷约到本报编辑部。一是为了让她熟悉我们的情况,并将买鱼的钱给她。第二也是了解一下她的近况。
6年已过,昔日的那个不说话不爱笑的女孩,今天已出落成一个“婷婷”玉立的大一女生。婷婷说,在马鞍山读了6年中学,成绩一直不错。本打算高考考一本的,并想读新闻专业做一名记者,无奈去年高考发挥不太理想,最后填报了皖南医学院。“做一名护士也光荣,可以帮助人。”她说。
胡海水今年已经50岁,身体依旧不好。当地政府为了照顾他,让他在麻桥菜市场负责卫生,每月有700元的工资。婷婷的妈妈在一家鹅毛厂打工,每月也可以挣1千多元。家里的房子,依旧是6年前建在小河边的那两间,只是已经作了翻新。
婷婷读大学的学费是每学年6千多元。家境贫寒的她,入学时办理了助学贷款,所有的学费都是从银行借来的。她的生活费也不高,每月只有600元。这600元,还是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去年暑假,刚刚高中毕业的婷婷,通过中介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做暑期工,两个月挣了3千多元。上大学期间,只要有空,她就在校外帮商家散发宣传单,每次可以挣50—60元。“自己保住自己的生活没问题,可没法子孝敬爸妈,说来蛮惭愧的。”婷婷笑着说。
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婷婷很少有时间娱乐。婷婷没有电脑,手机是那种存话费赠送的老款式,她也没钱和同学聚餐或旅游过。坐在记者面前的她,穿着一件紫色的外套,淡青色的牛仔裤,和一双高帮运动鞋。衣服和鞋,都是她自己从学校附近纬六路的小摊买的,鞋子开价是65元,后来老板便宜了20元卖给她。600元的生活费够用吗?婷婷说,已经够了,每天吃饭12元左右,其它的零用钱也不需太多。婷婷小声地说,不过,如果能找到一份可以多挣点的勤工俭学工作,那就更好了!
无论是谈及过去的艰难,今天的自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婷婷都露出一张笑脸,灿烂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很美。这位体重不足45公斤看起来很消瘦的女孩,说到身边的所有人,都用“好”评价。她说学校的老师同学“好”,对她很照顾;家乡的政府“好”,给他爸爸安排了工作;社会上的人都“好”,否则自己成不了大学生。“我一定好好学习,回报大家。”婷婷坚定地说。
记者 张申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安徽南陵国家凤丹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准认定。作为南陵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凤丹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据了解,凤丹在...
南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