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马场一带建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翻开了当代芜湖科学发展的第一页,告别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寡淡风景,悄然崛起一座闻名的工业城,生机勃勃的中国制造像一朵朵绚烂迷人的莲花,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出去,绽放在世界各地。
工业化城市化凝汇的杰出典范
1993年6月,时任中央领导李瑞环路过芜湖,在前马场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我受命为新华社记者准备了一份新闻背景材料。6月3日揭牌当天,我有幸亲眼凝视李瑞环从我面前走过登上主席台。揭牌后,这里除了初步整平的土地,剩下的就是当地农民和创业者的梦想。
当经开区有了工厂以后,失地农民纷纷走进离门口最近的企业,少有的喜悦开始浮现在芜湖第一批农民工的脸上。
经开区以一日千里之势,卷起一个沿江中等城市走向“长三角”大都市的惊涛骇浪。“荷风送香气,莲蕊沐清光。”现在经开区建有各类企业1600余家,下辖龙山、万春两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逾20万人,处处散溢着当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并蒂莲花的无限芬芳。
民族化自主化凸显的示范基地
2012年底,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82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08家,其中省级以上的58家,国家级以上的9家。正是美丽的科学翅膀使经开区绽放异彩。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2004年4月,我们市委统战部机关支部的党员们来参观经开区的鑫隆电器公司时,这个生产小微电器的村办企业才走进经开区。今年6月5日,这只经开区自孵自育的凤凰已成长为上市公司,引吭高歌,越飞越远。
2007年,我陪同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州市委会的朋友们到经开区参观。一走进海螺型材的大车间,他们就直呼:“有气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惊雷。”今天,这里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和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每天都在书写着史无前例的民族气魄。
现在,在经开区成长的产业人才、民族化的设计、自主化的品牌,触目皆是。
生态化规范化铸就的“宜居乐园”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甫一起步,就划出了企业发展的生态红线,从此不越雷池半步。二十年后,这里才出现“青荷绰约掩莲笑,翠树娉婷来燕栖”的景象。
现在,经开区占地121.68平方公里,还要向东区发展。这里麇集着海归博士、许多省市的打工者、国内外技术人员、专家和来圆梦的青年人,他们在这里立业成家,编织今天,描绘明天。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经开区绿化率保持在30%以上,有绿化成荫的道路,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声;有水碧如镜的村、街镶嵌在周围,没有粉尘烟霾充斥于上空;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洁白厂房,没有黑黢黢的角落和渣堆,一切清馨怡人。
不少外地人到方特欢乐世界游玩,也会不约而同到开发区领略现代工业文明的华美篇章。
经开区名声大振以后,来参访的人如潮如汐,络绎不绝。“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在离芜前的餐桌上,参访的人们纷纷都说不虚此行。
市场化全球化链接的“高铁站台”
奇瑞“领头羊”尹同跃,带领一班创业者们打造芜湖的汽车梦。
(下转2版)
娄家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汤修宪)为充分发掘和利用芜湖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由市文联和安师大历史社会学院共同举办的东晋王敦专题研究会,昨在安师大召开...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