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中)与父亲王小华(左)展示锦旗
“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圆了自己,也圆了老师和父母的梦!”今年考上北京体育大学的芜湖跆拳道健将王涛激动地对芜湖少林文武学校李俊录校长感谢道。8月26日,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芜湖少林文武学校将一面锦旗送到王涛父亲的手中,锦旗写着“家校同心育英才 望子成龙终如愿”。
曾经的淘气少年
王涛的父亲叫王小华,是一个地道的芜湖人,多年前就在小区沿街开了一家面馆,辛苦供养孩子读书。“孩子是我一碗面一碗面端出来的”,说到儿子终于考上好大学,王小华几乎流下眼泪。王小华介绍说,自己知识不高,但知道孩子必须考上大学才有出路、有出息。王涛小时候很淘气,不爱学习,而且身体偏胖。10岁那年,这位父亲毅然决定将孩子送往少林武校求学。
这个决定使王涛踏上一条跆拳道的八年刻苦求学之路。“跆拳道是一个高对抗性竞技项目,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学习跆拳道十分艰苦。”李俊录校长告诉记者。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涛闹过情绪,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让这位少年曾经有了“想回家”的念头。
“当时老师发现这个问题,耐心观察,并将情况告诉了他的父亲。随后通过与家长的共同教育,才使孩子度过了一个低谷期,重新焕发了斗志。”李俊录校长说。“今天,我们送来这面锦旗,就是向他的父亲表达学校的感激。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离不开孩子的勤奋学习,也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学,更离不开家长的关心配合。”
今天的运动健将
辛勤耕耘必然换来丰硕成果。2007年,王涛代表少林武校参加全省跆拳道锦标赛。“当时并没有想过他会出很大的成绩,而是希望他可以取得前三名,获得体育特长证书,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达到预定目标。”李俊录校长说,“但是他居然拿下了冠军,这是我们都意想不到的。通过比赛,教练们发现他的心理素质远比常人高,属于比赛型运动员,遇强愈强,强大的对手只会提高他。”
回忆那场决定人生道路的一场比赛,王涛说,“取胜的关键在最后6秒钟。冠亚争夺战中,对手已经取得过全国冠军,实力相当强。到最后一局时比分是2:3,我处于劣势,当时心理也很紧张。其实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等待突击,离比赛结束还有6秒钟,我利用对手的空隙,一个横踢腿击中对手头部取得3分。最终5:3拿下冠军。”
这场比赛吸引了省跆拳道队的关注,随后被省队招入。次年王涛成绩更为瞩目,夺下67公斤级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冠军。王涛说:“感谢少林武校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过硬的教学。在武校,我接触了跆拳道。没有它,就没有现在的我。它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在武校也让我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懂得了感恩。”据了解,芜湖少林文武学校办学以来,培养了汤玲玲、丁虎、王涛、陈仕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冠军运动员。而累累硕果得益于该校的教学思路——体教结合。“体教结合”就是让运动员边训练边学习,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体制必将造出更多优秀有用的人才。
记者 汪鑫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芜湖职工医疗保险驻沪服务站工作成效明显,截至8月底,共办理医疗保险业务480件。据悉,为方...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