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同一种药包装、生产厂家完全相同,怎么不同药房卖的价格不一样?”日前,市民孙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说,他很难理解这种现象,一直都认为同一种药售价应该是相同的。
孙先生买的药名叫秋水仙碱片,这是一种治疗解热镇痛、抗痛风、抗肿瘤的药。孙先生有痛风病,日前就在赭山路与长江西路交叉路口一药房买了该药,规格是0.5mg,性状为白色片,生产厂家是西双版纳制药有限公司,一盒4.5元。买完药后,孙先生顺便走到马路对面的药房看了看,这一看竟发现,同样的药包装、厂家完全相同,价格却不一样。再往前走一段路,孙先生又走进一家药房,发现这个药又标了一种价格,和前两家药房售价都不一样。
“我就奇怪了,同样的药为何售价不一样,难道不是统一价吗?”孙先生对此很疑惑,想让记者帮忙求证。8月21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药房,查看了秋水仙碱片的价格,中和路上两家药房的同包装、同生产厂家的秋水仙碱片售价都是4.5元。随后,记者来到长江路公交公司旁一家药房,发现该药的售价是5.9元,之后记者又来到冰冻街口一家药房,发现这里的秋水仙碱片售价是5元。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同药不同价的情况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是否是正常、合理?记者咨询了芜湖市物价局物价科人员,对方表示每家药房购进药品的渠道不同、各家药房的销售理念也有差别,因此同一种药价格会有上下浮动。国家对相关药品有最高限价政策,只要市场上的售价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价,就没有问题。不过,市民如何知道国家规定的每种药品的最高限价呢?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可以登录安徽省物价局网站,点击上面的价费公示,输入药品名称,就可查询到。如果市民发现市场上售价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价,可以拨打12358进行举报。 记者 李贾 实习生 余小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读者张宇(化名)近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0553-3838110反映,自己所供职的公司在没有通知员工的情况下,私自安排了员工的年休假,他认为这样很不合理。对此...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