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鸣 实习生 郭云涛
前一段时间,本报“党报热线”对农村渡运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了集中报道。随后,少数违法汽渡“偃旗息鼓”,一些安全基础薄弱的私人渡口开始停运。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农村渡口安全问题解决了,但部分地方却随之而来出现交通“瓶颈”,当地居民出行需要绕道。日前,家住弋江区白马街道石硊社区的部分居民致电本报“党报热线”,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相关配套措施,让渡运与公共交通相衔接。
绕道而行不方便
近日,记者在弋江渡008号(原石硊老渡口)渡口看到,由于摆渡的停运,很多周边居民不得不从沿江高速斜坡绕道下来。现场,居民纷纷向记者反映,由于渡口停运,他们要多绕2公里路。记者看到,高速坡道大概接近60度,很难行走和交通,同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周围居民告诉记者:“已经有老年人在这里摔伤,希望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改造相连道路,把坡道降下来。”
记者在芜湖市多个渡口发现,渡运作用虽今非昔比,但农村渡口仍然是沿河两岸、湖区周边农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撤掉私营的摆渡,一般是按照规划在当地撤渡建桥,但不少渡口撤下来后,由于经费没有及时落实,很多建桥的计划因此搁置。
加快推进“渡改桥”
如何整治私人渡口停运出现的交通“瓶颈”,记者就此走访了有关管理部门。他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亟待将农村渡口纳入公共交通范畴,芜湖市各县区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渡改桥”工作。
根据目前芜湖市农村渡口现状,有关人士建议逐步将一些客流量小、相邻较近的渡口予以合并或撤销;对一些客流量大、确有存在必要的渡口,由各级政府予以扶持,加大对渡口码头设施及渡运船舶的投入,确保群众安全出行。同时对一些通航等级较低、渡口密集区域,可以根据交通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建造一些人行及小车可通行的简易桥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云涛 实习生 陈磊)8月12日-13日,省“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组一行,在省司法厅巡视员王春敬带领下,来芜湖市检查督导。副市长张志宏出席工作汇...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