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装上垃圾桶,给废弃农药瓶袋等农资垃圾安个“家”,如此一来,农村土地和水源环境得到很好保护,这种经验被称为——农药垃圾回收的“芜湖探路”——
读这篇文章后的第一“链接”便是本土作家谈正衡先生新著《故乡失落的鸟》序言里的警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水体污染,沟塘淤塞,垃圾遍布……使得大量生物迁徙和消失。何处江南可采莲?经典诗歌和散文中一再吟咏的鱼米之乡已无法再提。缓缓飞过清水上故乡的那些鸟儿,如今,在哪一片天空下扑扇着翅翼……”作家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如今,农药垃圾已成江南水乡的一道“疮疤”。它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影响村容村貌,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不仅危及人的健康,也加剧了生态灾害。
农村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而建设美丽乡村正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景色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幸福,这是芜湖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是要解决农村落后的生活状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农药垃圾集中处理上,有专家建言献策: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建立科学的分类回收制度;与此同时,要在监督销售部门和生产厂家在实现废弃农药瓶袋循环利用和快速降解技术上下功夫,提高废弃农药瓶袋的再利用价值,降低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畜生命安全的威胁。此事若能促成,堪称功德无量。
由农药垃圾处置联想到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其它积弊,如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农作物秸秆等固体废物恐怕都应在整治之列。因此,各级应结合创建工作,把农村环境治理提上重要议程,采取得力措施,下大力气抓好。尤其是对乡村环境祸害最烈的“白色污染”更须出以重拳、尽扫全歼。
环境优美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广大农民的新追求。优化乡村环境,要着眼统筹城乡,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力度,明确划分农村环境功能区,尽可能地让人们远离污染;要严格按村庄规划搞建设,纠正乱搭乱建行为,使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
优化乡村环境,各级应出台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如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改水改厕,兴建垃圾处理设施,实施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等。同时,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铲除农村“脏乱差”这个顽症。
当然,优化乡村环境,更重要也更难的是提升村民素质,可望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促进环境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可以考虑把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写进乡规民约,用制度逐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假以时日,鸠兹大地上的美丽乡村必定让我们重拾儿时的记忆,并为美丽芜湖乃至美丽中国增添异彩。
马小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