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行李将出家门时,汪洪说,就送到楼下吧,楼下也一样。跟在身后的李梦没有吱声,她知道丈夫体谅自己,大清早的怕送远了徒添感伤。初夏道路两旁的香樟耷拉着脑袋、有点无精打采。凌晨4点,当出租车绝尘而去,李梦独自站在小区门口,想到这一别将有半年,心中又隐隐升起一丝失落,怅然间竟怪罪起远去的那辆车来——丈夫出差是常有的事,但之前都是在周边城市,而这次他将远赴3000公里之外的天山脚下。
李梦对那个凌晨记忆犹新。
这些天,你不在我身边
汪洪、李梦是芜湖市一院双职工。3个多月前,汪洪回家告诉李梦,市里将派6名医疗卫生专家援疆,自己名列其中。那之后,李梦就一直心中忐忑,因为这次去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与哈萨克斯坦毗邻。“一听到这个消息时,要说心里一点想法没有,那是假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脑子一片空白,随后想到的是能不去吗?但仔细想想,这是工作任务,我应该支持他。”李梦笑着说。
丈夫远行,好多事情立竿见影地摆在了她面前。没有丈夫接送自己和孩子了,李梦只好带着儿子住到了父母家,作为护士长的她平时工作忙,父母能帮着照看些。以前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吃完饭总会去滨江公园散步,孩子讲讲班上趣闻,大人们就互相交流白天的工作,这成为每天繁重工作之后的一种享受。而如今,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带儿子散步,走不了多远就很累,竟成了一种“负担”。
今年6月,新疆鄯善县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那时,汪洪才去新疆不久,李梦不由得担心起来,天天关注新闻。丈夫总安慰她,案件发生地离他很远,要她放心。不过,夫妻间的默契还是让李梦感受到了丈夫心底的那丝恐惧。那段时间,只要一闲下来,李梦就会想起这件事,同事偶尔对汪洪的一句关心,也会挑起她的神经。“我一直睡眠很好的,那段时间经常夜里2、3点醒来,再也难入睡。”李梦说,那段特殊时期,如果哪天没接到他的电话,自己都会忍不住要拨过去。
儿子汪骏宇今年10岁,马上就要上四年级了。丈夫在外,孩子的学习成了李梦工作之外的首要任务。这次期末考试,儿子的成绩有所下降,这又成为她心中一件愧疚之事,总觉得丈夫不在家的时候,自己没有带好孩子。那天,她去儿子的学校领成绩单时,数学老师告诉她,孩子要打,错了这么多。李梦气势汹汹地回到家中,却发现儿子先哭出来了,顿时,她挥起的手停在了半空,眼泪夺眶而出。
那些年,有你伴我左右
李梦与汪洪相识于1995年,那时的李梦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是一名护士,汪洪是名麻醉师。一次手术,两人接触了,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彼时的李梦二十来岁,青春漂亮,身后不乏追求者,也有不少同事主动代她介绍。可小姑娘却偏偏被条件一般的麻醉师“陶醉”了。“他告诉我,自己的家境不是很好,甚至于四年大学都是靠自己勤工俭学上的,这点让我很感动。”李梦告诉记者,正是这份坦诚与责任感让她产生了好感。
那时的晚班都是1点钟交接班,之前都是爸爸接送。到了汪洪充当“护花使者”时,姐妹们都打趣说,你爸的接班人来了。还有一些同事则和她开玩笑说,这是在追你呢,等以后结婚了,你就没这种待遇了。3年后,二人“相约九八”,步入婚姻殿堂,但汪洪的接送却一直没有改变,寒来暑往的每个半夜,一坚持就是近20年,已经将自行车“接送”成了电动车,前几年又换了“四轮”的。
结婚前的另一件事让李梦感动至今,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那是1998年年初的一天,李梦忽然发现自己冒虚汗,而且心发慌。当时条件有限,于是另外找了家医院检查,几天后去拿报告,确诊是甲亢病。这时,医生一句“问题大了,以后不能要小孩”的话瞬间击垮了她,“那时不像现在,有丁克一说,我们正准备结婚,以后生个小孩是理所当然的事。”李梦说,她当时眼泪便哗哗直流,赶忙给汪洪打电话,电话里一个劲地哭。汪洪电话中着急地安慰她:没孩子没关系,我们就不要孩子,有我们俩就好,你在哪?我来接你。后来,李梦才知道,那个医生只讲对了一半,甲亢病并不是不能要孩子,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就没问题。不过,经历这件事之后,两人关系更加密切起来,有时,李梦遇到不快想耍点小脾气,忆起丈夫当年那份着急,就什么脾气都没有了。
“夫妻家庭生活中,平平淡淡中才最见真情。”李梦告诉记者。当年还在恋爱时,经常能看到一对两鬓如霜的老夫妻手搀着手从自家门口路过,李梦就指着他们的背影对男朋友汪洪说,“以后,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
本报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婴幼儿即使普通感冒也...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