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两年增长
“皖电东送”特高压一般线路首个标段全线贯通
安得物流立体化仓库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
芜湖长江二桥开工建设现场
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芜湖市实体经济经历了近年来前所未遇的艰难攀升。在宏观经济形势“倒逼机制”推动之下,实体经济抢抓政策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加速转型升级,在困境中取得了新突破。半年“成绩单”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6亿元,增长12.5%,增速连续14个季度领跑全省。
芜湖市实体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扶持密不可分。从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7月30日通报的金融运行情况不难得出结论,芜湖市各家银行上半年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求进,创新实践,全市各项存贷款、综合备付率等指标实现平稳增长,为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钱用在刀刃上
数据显示,上半年,市辖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四大支柱产业贷款余额208.6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78.84亿元,八大重点领域首位产业贷款余额131.64亿元。从这些投入的“真金白银”不难看出,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首位产业继续成为芜湖市金融业信贷投放的重点。
“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十分重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既是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也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业内人士说,年初以来,芜湖市金融业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出发,紧紧围绕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不断加大信贷政策的导向力,努力推动芜湖市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各家银行围绕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施信贷投向的五个倾斜,即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倾斜、向产业结构调整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消费升级倾斜,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业内人士表示,以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为例,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新增53.85亿元,同比多增34.58亿元;辖区涉农贷款余额为459.67亿元,较年初增加41.03亿元,增幅9.80%。其中,农户贷款82.11亿元,涉农企业贷款余额为363.13亿元,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13.83亿元。“这些数据尽管反映的只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五个倾斜的一个侧面,但却客观地说明了各家银行把钱用在刀刃上的积极实践。”
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年初以来,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践行“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持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通过突出服务重点,构建良性运行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贷支持。
在服务首位产业上,各家银行不仅与首位产业的核心和关联企业深化战略合作,而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其中,工行芜湖分行以奇瑞等核心企业为依托,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推行深度融合服务,助力奇瑞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徽行芜湖分行与奇瑞结盟,为奇瑞提供综合授信达20亿元,业务涵盖银团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国内外贸易融资、流动资金贷款等各类业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已基本覆盖首位产业的产业链全过程。
在服务园区经济上,各家银行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重点围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其中,中行芜湖分行通过加大对各经济开发区中型客户的授信支持,为客户提供包括贷款、贴现、贸易融资、敞口银承等金融组合产品,服务范围覆盖到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领域。扬子农商行发挥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量体打造特色融资方案,采用多样化融资手段,为各县工业园区内的小微企业提供了个性化融资服务。
在服务县域经济上,各家银行以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推出个性化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其中,农行芜湖分行通过提供“公司+农户”贷款、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特色产品服务,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无为农商行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支持农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开办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加强银团银担合作,确保将信贷资金投入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以电线电缆产业为龙头的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中去,全方位带动县域实体经济发展。
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双向作用下,芜湖市上半年金融业信贷投放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方面,中长期贷款投放增速较快。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710.32亿元,比年初增加30.42亿元,同比多增5.4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75.88亿元,比年初增加66.02亿元,同比多增8.97亿元。另一方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贡献率较高。截至6月末,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872.85亿元,比年初增加47.90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41.4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4.24亿元,比年初增加44.38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38.39%。徽商银行、农发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新增本外币贷款占比分别为10.42%、6.70%、2.24%和0.80%。可以说,各家银行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有效释放了信贷规模。
用活货币政策工具
“服务实体经济,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必须在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差别化信贷政策调控。”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芜湖市在严格执行差别化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奖励政策的同时,灵活运用再贴现工具,有效发挥了流动性供给功能。
在严格执行差别化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奖励政策上,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加大对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印发通知要求管好支农再贷款,并对2012年考核达标的信用社执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再贷款优惠奖励,对比例考核达标的6家法人金融机构执行比同类机构正常标准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相继给无为农商行、繁昌建信村镇银行分别增加10208万元、1675万元支农再贷款奖励额度。截至6月末,全辖支农再贷款额度达到3.69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5亿元。
在灵活运用再贴现工具上,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积极发挥再贴现工具导向作用,通过严格票面审查,严控资金投向。1-6月份,累计为扬子农商行、徽行芜湖分行、招行芜湖分行等机构办理再贴现1100笔、163566.57万元,其中商票再贴现10笔、金额5723.32万元,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涉农、中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有效发挥了流动性供给功能。“从半年运行数据来看,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发挥了货币政策的导向性,而且拓展了融资方式、拓宽了融资渠道。可以说,芜湖市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债券票据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据介绍,截至6月末,全市社会融资总量(即融资余额)为3834.95亿元,较年初增长9.31%;社会融资规模(即融资增量)为32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多52.39亿元。通过企业发行私募债券、公司债、股票市场增发、短期融资券,当年直接融资规模达71.96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政策导向和综合发力,实现了多方股票增发和企业债券方式融资,加速了其他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贷”动大民生
金融助力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金融“贷”动大民生,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住房是民生所需。为督促辖区金融机构支持居民首套普通住房需求,严格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积极贯彻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按月监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情况,保障房融资呈现多元化渠道新局面。在该行政策导向下,芜湖市上半年新增保障房融资19.58亿元,融资余额达95.87亿元,其中域内外银行贷款50.37亿元,公积金贷款2.5亿元,债券融资23亿元,融资租赁20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农”是关注焦点。上半年,为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全面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指导县域金融机构在农业春耕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等创新金融产品、倾斜信贷规模,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全市农村金融创新产品18个,贷款余额12.91亿元,同比增长16.9%,累计惠及农户达13213户,累计受益企业128个。
在金融“贷”动大民生中,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一方面积极会同市金融办,组织开展了“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服务周”活动。通过专场对接、专家培训、上门洽谈、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推介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投行产品、小企业“供应贷”等创新产品。在7天有效工作日“服务周”内,全市各银行机构先后举办了8场银企对接会,对接企业142家,意向贷款金额81亿元,承诺贷款26亿元。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会同市妇联等部门,召开全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推进会,部署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任务,促进了妇女创业。
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
上半年,芜湖市充分发挥利用外资、扩大消费、促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了全市外向型经济较快发展。其中,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11%;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芜湖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跨境结算业务,在扶持实体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上半年,芜湖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快速增长。1-6月份,全辖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05笔,结算金额54.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94亿元,同比增幅419.68%。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2.81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0.35亿元,经常项下合计23.16亿元;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1.25亿元。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出口业务占据主导,收付比3.3:1。从收支结构看,试点以来截至2013年6月末,全辖累计实收跨境人民币75.39亿元,实付22.55亿元,收付比约3.3:1,人民币净流入52.84亿元;从境外地域看,境外国家和地区共计47个,涉外领域不断拓宽。目前,芜湖市已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银行已增至9家,服务外贸企业63家。其中,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结算量分别占全市的38.83%和29.47%。
在金融扶持下,芜湖市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等特点。在对外贸易上,全市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11%。在利用外资上,上半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062万美元,同比增长17.8%。在扶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全市上半年新增6家境外投资企业,2家企业在境外增资,境外实际投资完成6168.9万美元。新增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企业2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11401万美元。
金融创新助力经济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金融运行需关注的五个重点问题是:企业信贷需求疲弱,制造业贷款回落明显;不良贷款双升态势不减,信贷资产质量仍待关注;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亟待转型;民营担保公司风险转移,非正规金融业务风险加速传导。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这些问题,芜湖市下半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原则,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用金融创新助力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
据悉,下半年,芜湖市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信贷规模平稳增长。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扩大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对象范围和业务规模,进一步提高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保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的力度,力争全年实际投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力争不低于上年规模。
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信贷投向结构调整。继续完善民生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辖区四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产业等的信贷支持,推进辖区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落实金融服务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支持和促进发展低碳经济。规范发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努力支持就业、助学等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商品房消费,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水平。通过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用好利率自主定价权合理定价,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和成本约束,科学评估利率风险,完善定价机制,自觉维护定价秩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拓展,优化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积极推进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规范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加大政策指导力度,促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支持各金融机构在发展海外代付、保理、福费廷等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人民币贸易融资在推动企业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参与推动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工作。宣传推动县域中小企业运用区域集优等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研究探索县域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和结构化债券融资等新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发行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实现全市直接债务融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版撰文 向陈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因为有了特殊的身...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