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向陈宏)每逢暑期,各类培训班多如牛毛。然而,并非每个培训班都有合格的办学资质。法官提醒,学生家长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被“山寨”教育培训机构蒙蔽双眼。
近日,镜湖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教育培训纠纷案件,原告是一位中学生,其母亲作为法定代理人与被告合肥某教育咨询公司芜湖分公司签订了一份《课外辅导委托协议》,约定原告交纳教育培训费12000元,由被告提供一对一的教师面授培训;同时约定在协议执行期间,一方如对另一方的要求或服务严重不满或一方有明显过失,严重影响协议继续履行的情况,可在协议执行后提出解除协议,甲方(被告)将按照与实际授课时间对应收费标准和服务项目收取费用,将剩余部分退还乙方(原告)。
协议签订后,原告于2011年12月10日向被告交纳了12000元教育培训费。此后,由于被告培训效果差、上课预约难等问题,在培训了20课时后未再进行培训。原告要求被告退费,多次交涉无果,便提出诉讼。
庭审后,法院认为原被告双方签订的《课外辅导委托协议》是双方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真实的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原告依约向被告支付合同约定的教育培训费用,被告未按约履行教育培训义务,显然构成违约,原告按协议约定有权提出解除协议,被告应按协议约定退还教育培训费。
现在恰逢暑假,很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去参加各类暑期培训班。法官提醒学生家长,不要轻信培训班口头吹嘘的教学师资,更不要轻信“学的不好无条件退款”、“百分百全额退费”之类的承诺。同时,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时,不要忽视合同中隐藏的霸王条款,保留好缴费发票以及教育机构发放的宣传单页、招生简章等资料,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此作为维权依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汪潜)连日来芜湖市气温居高不下,记者走访发现,防暑衍生出的应季产品成了市民购物篮里的抢手货。目前各大家电品牌为抢占夏季...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