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诈骗电话、短信已成为电信诈骗中屡见不鲜的手段,虽然市民警惕性有所提高,但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市民不小的财产损失。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避免上当呢?工行芜湖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并教大家见招拆招。
3月11日中午,一中年妇女匆匆走进工行芜湖劳动路支行,要汇一万元现金到外地个人账户上,出于职业警觉,工作人员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客户却不耐烦地表示,已汇过多次,而且对方是公安不会骗人,并强烈要求汇款。工作人员无奈报警,最后询问得知,她前几天接到外地公安电话,说她卷入一起案件纠纷,她已按电话要求多次汇款,当天,才得知自己被骗。
“这只是电信诈骗案中的一个个例。”工行芜湖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总结,目前电信诈骗犯罪主要有:以电话欠费、涉嫌犯罪为名实施诈骗;以退税为名实施诈骗;冒充亲友、同学实施诈骗;以群发汇款账号实施诈骗;以提供低息贷款为名实施诈骗;以银行卡、信用卡消费透支为名实施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以提供虚假股票内幕信息为名实施诈骗;发布虚假网络购物信息实施诈骗;冒充黑社会实施诈骗等。
针对电信诈骗,他表示,市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任何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记者 汤荣汛 实习生 牛畅 王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自“6·26”芜马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市运管处启动安全生产百日整治行动,以“两客一危”为重点,加大对客运站、客车、驾驶员的日常检查及路面巡查力度,并加...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