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芜湖市成功开展,市妇联发出“在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提高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对道德责任感的认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号召广大市民做“最美家庭”的参与者、示范者、宣传者,形成“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的社会良好风尚,以家庭和美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今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芜湖市继续开展,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寻找最美家庭”专栏,和大家一起分享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最美家庭故事,感受文明家风,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科学教子等家庭美德的正能量感召你我每个人。
“常怀感恩之心,用爱铸就希望。”这是镜湖区环卫所绿洁佳缘公司环卫工人朱行江的生活态度,爱家、爱岗、爱社会,他本人入选第三届芜湖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和芜湖市十大新闻人物,他的家庭则被评选为芜湖市十大“最美家庭”。
十几年前,朱行江的妻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她的不幸遭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患难中,朱行江对妻子说:“既然命里注定我俩是夫妻,你放心,只要你好好地活着,我就要用我一生的精力来照顾你,照顾两个孩子。”十几年来,他每天为高位截瘫的妻子刷牙洗脸、全身擦洗、翻身按摩、打针喂药;一人撑起这个家,抚养两个女儿成长。然而最感动人的,是他让这个突遭不幸的家庭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失去阳光和笑容。
朱行江常说,“我的家庭困难,曾受到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应该尽我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09年10月10日,市中心血站给朱行江打来电话,说从无偿献血人员信息中发现,他的血型与一位急需输血产妇的血型刚好相配。二话没说,朱行江立马赶到血站献血。自2009年起,朱行江已无偿献血4700CC,捐献血小板7次,并荣获2009-2010年度芜湖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09年,他还郑重地把自己的个人资料输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2013年10月13日夜,正准备下夜班的朱行江看到一位老人在马路上徘徊。经询问,原来这位老人迷路了。虽然家里卧床的妻子还在盼望着他回家,但是,面对迷路的老人,他毅然决定先将老人安全送回家。像这样助人为乐之举,在朱行江的身上已多次发生。又是一个夏夜,朱行江正在工作的时候,看见一位男子躺在马路上,身旁还有两包携带的物品。经询问,原来是饮酒过量,已不能自行回家。朱师傅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拦下一辆出租车,将醉酒人的行李放进出租车后备厢,并把他扶上出租车,同时嘱咐出租车司机将他安全送到家。次日,醒酒后的男子将朱行江助人为乐不留名的事迹告诉广播电台,并希望通过电台找到这名好心的环卫工人。还有一次夜里,两名女士的钱包在赤铸山西路被抢。听到呼救后,他毫不犹豫,调转车头就直追不放。面对穷凶极恶、夺路而逃的歹徒,他毫无畏惧,勇敢地加入追捕歹徒的行列,配合赶来的民警将歹徒擒获。
朱行江对待工作也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上的是晚6点到12点的夜班。尽管繁重的家事已让他疲惫不堪,但是,保洁的路上总是能看到他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自觉、认真、敬业,他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沿路商家、居民的赞扬和尊重。白天,虽然休息,但只要有任务,他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参加。对待集体,他有火一般的热情。他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他能时刻感受到力量和温暖。
朱行江的坚强和爱心给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树立了榜样。她们常常在做完作业后帮助父亲做家务,给妈妈按摩,读报纸给妈妈听。当闻讯汶川、雅安大地震时,虽然家里很困难,朱行江还是鼓励两个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爱心捐款活动,以此教育女儿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社会。两个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生活积极乐观,对学业孜孜不倦,对社会充满感激,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
朱行江的家庭在左邻右舍看来总是暖意浓浓,家庭的不幸和困难反而将这个四口之家紧紧相连,激发起无穷的力量。他们每个家庭成员都乐观、豁达、积极、自信;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大家都相信,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一定会聚集起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扬起希望的风帆,也为他人、为社会注入文明的正能量。
记者 胡芳 文 田如江 摄
朱行江正在照顾妻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天,芜湖市直机关首批121辆公务用车(简称公车)公开拍卖,拍卖现场竞买人情绪高涨,120辆公车顺利成交,成交金额为1425550元,溢价率超40%。 ...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