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是芜湖市郊区官陡街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与人相处和谐,总是满脸笑容可掬,被人称“老周”或直呼“和生”。除了名字,老周还有另一个称谓:“农民记者。”说他老,其实年龄并不大,五十岁不到,人很精瘦也很精干,背个相机成天在外跑。
老周有三个女儿,这在农村也是不多见的。数年前,老周和妻子承包了十多亩田,早起晚睡,辛勤耕作。因为家里负担重,有三个“千金”要吃饭、要读书,不累不行。夫妻俩苦累了十多年,终于将“三朵金花”培养出来,读了大学,后来,大女儿还成家了。农耕之余,他不像村里其他年轻人爱打牌、玩电脑游戏或逛城消磨时光,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爱拍照、摄像。他见村里一些人盖房子,或者年轻人娶媳妇,都喜欢请人拍照、摄像作纪念,很有趣,他也萌发了做这一行的心思。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他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几千元钱,先后买了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台小摄像机。利用农闲走街串巷,为村里人拍照、摄像。由于他肯钻研,勤跑路,技术大有长进,逐渐地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一些人包括外地人慕名而来,上门邀请他为自己服务。
老周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电视新闻。电视上播出的本地农村建设发展和一些趣闻逸事,让他喜不自禁。他也萌发了利用自己手头上的机子、拍些新闻投稿的想法。于是他自觉地做起了“编外记者”,走企业、跑田头、串农家,发现有价值有闪光点的事情,他就录下来,然后配上文字,送到电视台新闻部。经过编辑老师的修改,一些新闻稿就在电视上播放了。随着稿件越播越多,老周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请他拍摄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人家办喜事,拍婚纱照、纪念照、身份证照等等,都请他,甚至远在数十公里外的其他县城的人也慕名请他,从此,“农民记者”的称呼不胫而走。
多年下来,他在电视台发稿数百篇,许多稿件都是“独家”的,除了反映农村喜人的发展变化之外,多数是村里发生的有趣事。这一方面丰富了地方新闻,老百姓爱看这种新闻;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老周的个人爱好,并给家庭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几年前,老周三个女儿都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他所住的房屋由于城市发展而拆迁了,政府安排了过渡房让他们住。再后来,家里分到了三个小套房子,三个女儿各住一套,并都在一个小区内生活,这让老周也安了心。他与妻子仍承包一亩三分地,种蔬菜搞养殖,生活无忧无虑。业余时间,他仍在外跑“业务”。回到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节目,他自己说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对新闻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
如今,老周还有一个心事,自己年纪大了,加上文化程度不高,想让自己的小女儿跟自己学拍照、摄像,然后交班,也好让自己钟爱的事情有人传承下去。
这也是老周不懈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乐趣,祝愿他心想事成。
新闻推荐
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论坛举行 贺懋燮参加“高峰对话” 大力推介芜湖产业集群和城市品质
本报合肥电(特派记者张申尚)5月25日下午,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之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论坛在合肥翡翠湖迎宾馆举行。市长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