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潘晔
原先要10个工作日办结的业务,现在4个工作日就能办结;原先需要递交纸质申请材料,现在审核通过后直接制证;原先办理业务要经过漫长的审批环节,现在不仅申请材料大幅精简,而且许多环节也逐渐简化、合并……“如今办事越来越方便!”这是许多江城市民的直观感受。
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改变,有数据作为印证:以市住建局为例,在安徽政务服务网芜湖分厅,市住建局共有71个政务服务事项,原先共计393项申请材料。截至6月20日,共取消191项申请材料,现申请材料总数为202项,精简幅度达48.60%。
减环节:精简流程轻装上阵
在市质监站相关负责人看来,减证便民关键在于写好“简”文章——通过简化流程,达到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的根本目的。“例如,我们原先办理建设单位竣工验收备案时,要在受理建设单位竣工验收备案申请后审核备案资料,现在改为主动提前审核建设单位竣工验收备案纸质资料。”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流程的小小改变,就能让申请人少等待好几个工作日。
减证便民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精减环节、压缩时限、再造流程,大力推进承诺审批、现场审批、材料精减等工作,让申请人交最少的材料、跑最少的次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同时,在流程上进一步优化,在环节中进一步精简,在工作方式上进一步创新,逐步理顺办事环节和流程,做到“该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可共享的共享”,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
减材料:减轻负担轻松办事
在市民服务中心,记者遇到正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事项的徐先生。“原来我办理这项手续时,要提交多达21项材料,许多材料的准备工作还很繁琐。”徐先生表示,现在我们仅需提供8项申请材料,不仅材料内容更加简化,而且承诺时限也从1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
对于办事群众而言,证明材料过多、手续过繁是导致“办事难”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芜湖市在2016年清理规范基础上,在市、县(区)全面开展“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该行动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再精简,凡是能通过市共享资源、部门内部共享的材料,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在实际操作中,可控范围内的材料一律取消。
“减证便民”是否落到实处?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的数据为例,目前,平均每个事项的申请材料仅需2.84项;平均办结承诺时间4.19个工作日,比法定办结时限缩短了10.06个工作日。同时,芜湖市还公布了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单,做到线上线下同步精简申请材料。今后,企业、群众在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时,无论通过政务服务网,还是实体大厅窗口办理,均无须再提供已公布取消的申请材料。
减时间:“数据跑腿”便民惠民
实现“减证便民”的根本手段是用数据代替人力“跑路”,这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技术密不可分。
市建管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办结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批,从原先的10个工作日精简至4个工作日。”该负责人表示,这一改变,得益于各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我们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比对多维数据,不仅申请人无需提供繁琐的纸质材料,而且办理时间大为缩短。
只有“数据多跑路”,才能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目前,芜湖市正在加快梳理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任务,开展数据归集大会战,加快存量证照制证和入库,实现跨部门证照调用、验证应用。同时,围绕政务服务办事材料精简、服务高效和智慧审批,将各个部门独立分散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下一步,芜湖市将进一步调整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加强信息互联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新闻推荐
袁传宝城隍神,当之无愧是城市的保护神。“城”指城廓、城壁、城墙。“隍”指“城堑”,即城池,城外护城的壕沟,即干涸的护城...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