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近日对长洲区创新措施机制引领干部服务民生推动发展的工作进行了报道,在整篇报道中,笔者对该区党委主要领导的一句话十分有感触。该区党委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就会感觉‘这不容易,那也难\’,多到基层走一走,多和群众聊一聊,就能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因为这样,长洲区鼓励党员干部动起来、走起来,到一线调研、一线工作,到现场找办法,到一线促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不少的干部觉得自己比群众强,比企业家强,总爱替群众拿主意,为企业乱出谋,到田间地头或生产一线调研是蜻蜓点水,听不到群众心声,不了解企业实情。调研结束后,回办公室里开个会,方案就出来了,这样一厢情愿的方案不接地气,注定难有好效果。不少企业家对这类调研是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干部下来调研,企业家还要花时间去陪同,没有一点成效。久而久之,不仅这些干部的能力遭到质疑,企业对有关部门乃至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产生怀疑。可以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或者做事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不仅不接地气,不能让群众满意,甚至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正是有这类干部的存在,使得我们一些本来含金量应该不一般的政策措施,成为一叠“废纸”,百姓不亲、企业家不喜,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导航仪”、“助燃剂”的作用。
所以,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找问题,现场办公找办法,既有利于发现问题根源,科学合理决策,又能引起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是破解工作难题、推进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李杰云都是这么做的,从梧州市各媒体报道的新闻来看,这两位领导每个星期的调研次数很多,履职以来下高楼、出深院,走村入户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广泛去听取各方意见,足迹几乎走遍了乡镇农村、企业生产、项目建设一线,对许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两位领导身体力行,给全市各级干部作出了示范。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到一线不能满足于“知”,更要重于“行”,用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毕竟,解决问题,反映着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而目前梧州的发展,也正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像“工业振兴年”活动,就需要我们广大干部真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上来解决为上门解决,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解决问题。在这当中,各级干部应当有“来这里就是要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担当,问企所需,听企所言,从企业家最关心、最需要的做起,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让企业减少束缚,轻装上阵,发展生产,最终推动全市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凡)近日,有市民在梧州零距离网络问政平台反映,梧州市图书馆闭馆时间较早,而外地很多图书馆一般开放到晚上10点多...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