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周家硷镇中心小学校长李维新,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使校容校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受到市、县表彰奖励。
以人为本关爱师生
李维新是本科文化程度,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秋,他担任周家硷镇中心小学校长职务后,首先狠抓教师的政治学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他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教师写读书笔记60本约60万字。学校创办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观展室和学习专栏。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去年秋季开学初,学校投资6000多元,办起了教师灶,解决了教师的吃饭问题。组织师生排练了文艺节目,召开老教师代表、人大代表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征询办学意
见。今年“六一”儿童节统一了学生校服,受到人们的好评。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去年,学校投资8万余元,在校园建起宣传橱窗,开设了“校园新闻”“校园剪影”“学生书画展”等栏目。在教学大楼墙壁上树起了两块巨型“四德教育”室传板画,在校园围墙上创办了长43米、高1.8米的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受到广大师生和群众的好评。同时,学校还办起了“红领巾广播室”,开设“校园新事”“歌曲欣赏”“师生佳作”“课文朗诵录音”等节目,既活跃校园化生活,又调动了师生写作积极性,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优化环境建和谐校园
去年10月份,该校10多年前安装的锅炉报废,教学大楼暖气设备年久失
修,学生冬季取暖成了大问题。李维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之急,向县教育局打报告申请立项,争取资金20多万元,经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学校更换了锅炉、管道和暖气片,让师生温暖过冬。今年秋季,该校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5万元,将教学大楼和教师办公楼的旧木框窗户改造成铝合金新窗户,在教学大楼纪念碑上安装上了电子屏,校园安装四盏大路灯,使教学环境发生变化。
课改活动形式多样
开展课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去年以来,该校40余名教师到子洲、榆林、西安等地参观和培训,回校后举行同年级示范课教学活动,李维新直接参与听课、评课,认真检查教师的教案及学生作业,探讨研究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一年多来,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说课稿300余篇,20多名教师的论文
在国家、省、市、县报刊上发表,并获奖。
开展课程编写工作。去年以来,该校编印了《黄土神韵》和《大理河文韵》两本校本课程作为乡土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样,有通讯报道、文史资料、革命故事、教学论文和文艺作品等,主题鲜明,思想性强,乡土气息浓郁,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教育意义,供师生学习和演唱之用,使师生从中受到教育,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学校开展了故事会、谜语会、诗歌朗诵会、红歌演唱会、体操比赛、乒乓球比赛活动等,组织各年级进行作文、数学竞赛和知识竞赛。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了一次大型文艺表演活动,有独唱、大合唱、快板、三句半、舞蹈、陕北大秧歌等,并上街进行宣传演出,活跃了师生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增长了知识,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文化水平。该校在县上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晋升为“四星级学校”,顺利通过了省级“普实”验收。今年3月,该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本报通讯员周世久
新闻推荐
此前,我们之间都是短信往来。庚寅初冬的一个上午,我到了西安,给贾平凹主席发短信,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回复:“我在四川,今晚回西安。”次日上午,再发短信:“贾主席,回来了吗?我想过来拜访,马建绪。”又收到回复...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