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送个礼品表个善意,联络联络感情,大家早习以为常,送礼现在也是五花八门,见面礼、寿礼、乔迁礼、商务礼……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可是你听过外事礼品吗?你知道国外元首、政府首脑来访时送什么礼?给这些人送礼有什么讲究?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外事礼品是外事活动的缩影和见证,陕西又是当之无愧的外事大省,这方面资源丰富,但对公众而言,外事礼品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高深莫测。
记者近日获悉,陕西省将建外事礼品展室,专门陈列国外政要、名人以及友好人士送给陕西的礼物,让公众了解陕西对外开放和外事工作的发展历程,感受世界各国人民和陕西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目前省外办、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正在积极筹备相关工作。
>>关中花馍——
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庆祝生日
中国人讲究“礼轻情义重”,但在改革开放初期,陕西人对外送礼是情“重”礼也“重”,不是做一个青铜大鼎,就是送一个很大个的瓷器,体积大、价值也大,生怕体现不出我们的友好情意。
“后来发现,这些家伙好看不中用,又不好带,最可怕的是外国人来得越来越多,老送这些大礼也有点招架不住。”省外办一位同志笑着说。省上对外宾送礼现在越来越讲究特色和文化,外事礼品逐渐由“重”变“轻”,由“大”变“特”。
2010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西安,这是“铁娘子”第一次造访千年古都西安,访问当天,恰逢她56岁生日。省外办和外交部礼宾司商量,准备给默克尔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但送什么才能让这位德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感到稀罕呢?
大家首先否定了大蛋糕,太没新意,也体现不出陕西的地方文化色彩。省外办的同志想到了长寿面,后来还真给默克尔做了长寿面,但这也不能取代礼物,送什么呢?有人灵机一动,张口喊道:“关中的花馍,这特色!”在过去贫瘠的年代,红白喜事来往走动,花馍可是最高形式的礼品,而且很关中,很陕西。外交部礼宾司也因陕西的“创意”兴奋起来。
千万别小瞧这花馍,那可是纯手工制作,丝毫不亚于西方的奢侈品。发酵、染色、捏花、造型、工序复杂得很,对技法要求相当高。
省外办专门从渭南请来一位70多岁的民间艺人,这位老大妈带着自己的家人兼助手在酒店里住了好几天,精心制作了地地道道的关中大花馍。
当这一神秘的礼物用小车推出来的时候,酒店服务员和在场的中方、外方嘉宾一起唱起了生日歌。默克尔得知这是陕西传统的生日花馍时,非常好奇,仔细端详,就像在鉴赏一件稀世珍品。她叮嘱工作人员,走的时候,一定给我带上!
这种特殊的生日庆祝形式以及中方的体贴入微,让默克尔非常感动。但是花馍依然不能取代正式的礼品,毕竟这是默克尔第一次访问西安。
工作人员打听到默克尔属马,于是便想在马上做文章,三彩马、兵马俑的陶马复制品、还有“马踏飞燕”的青铜马……可这些都送过外宾了,还能不能有更好的创意?大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不得其解。
省外办主任张宝文提醒大家说,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件舞马衔杯纹银壶,不仅有马,而且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你们可以考虑考虑。
一语道破,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舞马衔杯纹银壶有历史,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西安出土的唐代皇室珍品;有故事,是因为它的出现,证实了让人憧憬不已的风流天子唐玄宗时期的“舞马祝寿”确有其事;有文化,是因为这件银壶很传神、很形象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与创新。
就它了!外交部接到陕西的报告后,也对这一创意大加赞赏。省外办很快和有关部门做了一件舞马衔杯纹银壶的复制品。后来事实证明,默克尔既欣喜又感动。她小心翼翼地捧过这件宝物,观赏完后又轻轻递给工作人员,再三叮嘱,收好、收好。
>>活动影集——
省外办多年来坚持一个必送“礼物”
在对外赠礼中,越有文化味、越有特色的礼品往往让人印象深刻。2010年,省领导曾邀请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访问陕西并参加一个活动,因国内有事,洪博培未能前来,他特别委托专人给陕西送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以表歉意。
这件礼物叫“新英文汉字”,是一位旅美华人送给美国大使馆的作品。乍一看,像中文的方块字,仔细看,其实都是英文单词组成的。这件作品很好地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进行了融合。洪博培大使专门制作了一套副本送给陕西。
省外办多年来坚持一个“礼物”必送。就是在国宾团离开陕西之前,省上领导都会及时送上该国宾团在陕的“活动影集”,这种细节让大家倍感亲切。2003年省外办将这种形式制度化。哪怕对短暂访问的国宾团也是如此。这种短暂访问有时会短到三个小时,抵达机场、赴兵马俑参观、返回机场。在这短短的三小时内,也必须完成。往往国宾团还在兵马俑参观时,摄影师拍完照片后,立即交给专人去冲洗制作,然后直接飞奔机场。
人都有情感,在外事交往中,外事礼品送得好,送得巧,送得到位,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有力地推动外事工作。默克尔的陕西之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激动地说,在陕西的访问,为我中国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据说访问结束后,默克尔一再给中方讲,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次年访问德国,这点,是原计划没有的。
>>外事无小事——
接待经验不足会“别扭”
外事礼品事关重大,特别是为国宾赠礼,这方面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
省外办礼宾处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讲,一般都是由接待处室提出初步意见,他们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国别、文化、宗教、年龄、性别、个人喜好以及我方要表达的意思等等因素,形成方案后依次报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甚至报外交部审核。同时还要征求赠礼人的意见。
接待处室一般都要提出好几个方案以供选择。
省外办下属的外事服务中心专门有一个礼品室,负责外事礼品事宜。外办会不定期地进行调研并不断开发新的外事礼品。比如最近开发的法门寺蜜色瓷复制品,这在佛教国家就非常受欢迎。
在外事礼品中,也有送“活物”的,比如陕西省的朱鹮,就被称为“国宝”送到国外,成为“友好使者”。
外事无小事,在“送礼”上同样如此,稍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就曾闹过一个笑话。一位外国友人到陕西访问了三次,每次都收到了一个三彩马礼品。他笑着说,我可以建个养马圈了。这让大家非常尴尬。
后来查证后得知,这位友好人士三次来访,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一次是作为团长来,一次是作为随员来,还有一次是陪同其他人来。接待他们的也是省上不同的领导。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信息还不对称,在接待经验上也不足,尽管是无心之过,但毕竟很别扭。
赠送外事礼品,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要“投其所好”事先就必须做大量的功课,哪一个环节失误都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文化背景,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稍不注意就会闹笑话甚至引起不愉快。
>>文化差异——
西方人注重礼物的象征意义
外事礼品很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比如给英国人赠礼,就不能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也不要送核桃。英国人认为仙鹤是蠢汉的标志,而核桃是不吉祥。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蝙蝠因和“福”字相通,是一种吉祥之物,但是给墨西哥人千万不能送带有蝙蝠图案的礼品,因为他们特别讨厌蝙蝠,认为蝙蝠是吸血鬼,凶恶、残暴。
再比如紫色,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紫色是尊贵之色,所以有“紫禁城”,亦有所谓的“紫气东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王室也尊崇紫色。但墨西哥人就忌讳紫色,认为紫色是一种不祥之色,只有棺材才涂这种颜色。
比如“礼轻情义重”,这点外国人显然发挥得更加充分。
省外办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讲,在外事部门收到的赠礼中,往往是以小、有特点为主,很少有大礼。
西方人送礼,送实用性的比较多,体现地方特色的多,比如泰国的银盘、圣马力诺的邮票、马来西亚的特色刀具等等,还有现代的东西也比较多。比如笔、本子、电子表、开信封的小刀,早起还常送领带夹、袖口、领带还有胸章等等。在西方人眼里,送书和画册往往是大礼。来中国访问的国宾团往往送艺术品多一些,如油画、民族性的手工艺品等等。
西方人的礼物一般都不贵,而且一般是在得到帮助之后送,以表达诚恳的谢意。他们特别注重礼物的象征意义,但因为文化差异,可能会产生一些小误会。
比如有的中方人员完成陪同工作后,对方会赠送一个印有国徽的钢笔、徽章之类的小物件,一来留作纪念,二来表示感谢。可是有的工作人员就会认为这“寒碜人”嘛。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误会已越来越少。外事礼品越来越成为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成为增进情感、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重要桥梁,在外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秦子
新闻推荐
铁道部:对网上购票估计不足西安这9个代售点买票人数少,不用排长队
2012年春运以来,旅客在火车订票网www.12306.cn购买火车票过程中,遭遇了“网络运行缓慢”、“火车票没订上,但钱被扣走了”等问题。昨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有关专家就互联网购票系统等问题...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