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医务人员的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有的因为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家人,有的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要承受一些压力,甚至危险。他们,才应该是备受尊敬的、患者心中最可爱的人。
节目《妈妈的承诺》让护士妈妈现场泪崩
“妈妈是骗子,每次说来接我都不来。”唐都医院的节目《妈妈的承诺》让西安市第五医院的刘护士泪流满面:“节目里的妈妈为了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而不能和女儿团聚的故事,让我泪崩,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我也是屡次缺席她的家长会、文艺表演甚至是生日。我亏欠她太多了,但职责所在,病人更需要我……”
来自西安市胸科医院的年轻护士胥媛歌说:“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们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光荣,我会更加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工作,希望医患真正能成为一家。”
西京学院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卢倩说:“我还没有走向工作岗位,但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奉献,这些是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让我更坚信当初坚持报考医学专业的选择没有错。”
援外医生的无私奉献 提升了受援地医院医疗水平
汇演现场,一段援外医生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担心,正在马拉维执行医疗援助的交大二附院小儿内科主任侯伟教授用手机拍摄了中国医疗队从事手术、宣教、门诊、上门义诊等情景。受马拉维当地通讯条件限制,虽然视频效果不太好,但现场千余名观众还是感受到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工作期间,积极克服语言、饮食、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各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有效地提升了受援地医院医疗水平,并与当地群众和医务人员建立了深厚友谊。
主持人现场读了侯伟发来的简单文字:“感谢大家对援外医生的关注,马拉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经常停水停电,网络基本不通,与外界联系十分困难,住院病人大多数是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人,我们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但尽管如此,援外医生没有辜负国家和医院的期望,以实际性行动展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良好精神。
西安市第九医院杨焕芳也参加过援外医疗任务,她说,虽然困难重重,但这些中国医生在当地非常受尊敬,当地居民认为中国医生就是真主派来的使者。现场一位交大一附院的医生表示,在医院里,大家都对援外医生们非常敬佩。通过此次汇演活动,她重新理解了医生的含义。
艾滋病检测人员现场讲述经历 患者表示应多理解医务人员
在汇演现场,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的赵鑫,在舞台上介绍她在工作接触的众多艾滋病人时,语调平稳,就像是诉说一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现场观众中很多护理人员尤其是学生们的好奇和担心。
赵鑫说,艾滋病人是因为对疾控部门的信任才走进了咨询室的。他们可能瞒着家人和朋友,忐忑不安,对疾病怀着很大的恐惧,也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引导,工作人员就要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包袱,尽快帮助疑似人员做好检测。不论是否是艾滋病,都要告诉他们正确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在她眼里,艾滋病人就和其他病人一样,没有什么可怕的。
血液检测管理、急救工作人员、精神科护士……这些不被大家熟知的医疗工作者们的工作经历,也同样引起了现场读者的关注,来自长乐街道一社区居民李利芬说,“没有想到这些不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有这么多,有的很危险,有的很琐碎,有的人很辛苦,这种工作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我们患者真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从体检到用血需检测4次 血站工作人员现场呼吁大家献血
一袋血从采集到应用要经历怎样的流程?在汇演现场,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血源科陈刚为大家揭秘了这一问题。
体检-血液检测-血液采集-检测-成分分离支配-病毒灭活-临床用血(配型)等,这一过程需要2-3天才能完成,仅检测就需要4次。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认真对待,才能保证西安市每年70多吨用血的安全,防止一些血源性传染病被用血人感染。每年献血需求量还在日益增加,一旦临床需要紧急用血时,他们会组织应急献血队的人献血应对。
陈刚呼吁,献血是惠及自己和他人的一件好事,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献血、理解献血并积极参与其中。
华商报记者 李振勇 韩艳/文 于卓/图
名人解读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患者解读
“爱心”,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爱心”不仅基于同情怜悯,爱心是一种情感,是对幼者无怨无悔,是对长辈关怀,虽贫病交加而不弃;使人和人之间充满温情,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在疾病面前,爱心更是种子,让患病的人面对疾病不再困惑、看到希望。 ——凤城二路 曾小进
新闻推荐
医院床位紧张,一些着急看病的住不进去,住进去的没大问题也被要求早早出院;医院窗口少,缴费队伍排得太长,做个检查浪费老半天;医疗设备有些陈旧,有些病治疗就要麻烦些……这些就诊时不免担忧的问题,医院也...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