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十几年,华商人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许多人和事,并把他们送上了华商报的版面头条。对于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想要登上报纸版面的头条,也许不是很容易的事。
现在,只有新闻人物才能上头条的局面将彻底改变,新鲜面世的“华商头条”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上头条的权利和机会,只要你愿意,头条就属于你!
在让自己或者自己上传的内容成为头条之前,先来看看那些“头条人物”现在生活如何,他们或他们的亲人朋友们怎么说。
1 沈星 用生命托起落水少年
2012年5月13日,阎良小伙儿、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官沈星正陪妻子和3岁多的女儿在山东青州南阳河畔游玩,突然听到急促的呼救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男孩正在水中挣扎。看到这一幕,他迅速跳入河中救人。少年获救了,沈星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人生定格在31岁。
回访
沈星妻子:他是我们的骄傲
沈星离开已经3年了,华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沈星的妻子蔡相珍,提起沈星,她的声音里依然是掩饰不住的伤痛:“还是很想念他,想到他心里就会痛,不过我在努力调整。”蔡相珍说,她最大的欣慰就是女儿很懂事,女儿现在上一年级了,她心里也很清楚,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女儿很少主动问我爸爸的事情,她知道问了我会伤心,在我们心里,沈星依然活着,是我们的骄傲。”
2 熊宁 赴青海救助遭遇车祸
2008年3月10日,年仅29岁的熊宁,在自愿赴青海玉树救助雪灾群众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此事经华商报报道后,熊宁的故事感动了这座古城,被誉为“西安最美的女孩”。熊宁先后被追授为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中国好人榜。
回访
熊宁丈夫:周末还去做义工
“熊宁走了,但她热爱的公益事业我们一直在坚持。”5月9日,熊宁的丈夫黄晨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晨说,无论多忙,都会好好照顾熊宁的父母,“我现在从他们的女婿变成了他们的儿子,代替熊宁好好爱他们。”黄晨说,周末或假期的时候,他还是和熊宁在世时一样,会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这样的生活,感觉她没有远离,只是又去了外地做公益,很快就会回来。”
黄晨说,每到清明、春节等节日时,一家人都会去熊宁的墓地看看她。只有在结婚纪念日时,他会一个人去看看熊宁,和她独处一会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3 刘亮 为讨“宝马”车爬上广告牌
2004年3月23日,西安市体育彩票销售现场,刘亮抽中一辆价值48万元的宝马轿车和12万元现金。次日刘亮要求兑奖时,西安市体彩管理中心认为刘亮所持彩票为假票。3月25日,刘亮为讨“宝马”,爬上约7米高的广告牌。3月26日,华商报等媒体报道此事,“宝马彩票案”为世人所知。最终,彩票承包商杨永明犯诈骗罪、行贿罪,被判19年;陕西省体彩中心主任贾安庆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获刑13年。
近况
最大的苦恼是自己仍单身
如今,刘亮在西安一家单位上班,他说,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很规律,很享受现在平静的生活。
有媒体报道说,刘亮很后悔当初的举动,希望自己没有抽中那张彩票。但是,在面对华商报记者的采访时,刘亮却说:“没啥后悔的,就是应该知道真相。”虽说工作稳定,生活平静,但刘亮如今最大的苦恼,就是自己依然单身。“工作的圈子比较小,很难找对象,加上工作忙,也没时间处对象。”华商报记者笑着说:“那可以通过华商报征婚。”刘亮一听也笑了,他说:“这个我觉得可以。”
4 陆步轩 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
他是北大才子,也是卖肉屠夫。2003年,华商报一篇《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2004年,他进入长安区档案馆工作,还出版了20万字的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
2013年,陆步轩受邀重回北大,与学生分享自己就业、创业的种种坎坷时,他自谦地说道:“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他自称是“丑角”,却传递着正能量。
近况
忙着修长安区志 生活平淡而忙碌
如今,陆步轩一天24小时有18个小时都在长安区志办公室待着,“每天一早去单位,一直要到晚上八点才离开,因为现在正在搞长安区志,今年年初才弄上,要求6月份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资料不全,问题比较多……特别忙。”对于当年经营的肉店,他说早就给兄弟了,对他来讲,目前的生活平淡而忙碌。
5 何卓远 给孤寡老人提供“1元餐”
何卓远,“一元关爱”计划发起人,他在西安端履门菊花园经营着一家爱心餐馆,从2008年开始,何卓远为孤寡老人崔育英提供“1元餐”,三年中从未中断。2011年,何卓远照顾崔奶奶吃三年一元套餐的故事经华商报报道后,西安的很多商铺加入“一元关爱”计划,为全城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1元就餐、1元买药、1元理发、1元洗衣等优惠服务。
近况
仍在忙碌着公益事业
5月9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何卓远时,他依然在忙碌着公益事业。
何卓远说,“一元关爱”让他收获了荣誉,也交到了很多朋友,但是对自己来说,更多的是鞭策和监督,“作为公众人物,我也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除了继续关爱孤寡老人外,还要做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好事。”
6 戴俊 舍身救人千万富商被刺亡
2007年6月26日晚,在西安打工的孙某回家途中遭到3名男子抢劫,江苏籍千万富商戴俊路过此地,听见呼救后上前制止。3名歹徒转身围攻戴俊,他被连捅数刀后身亡。戴俊见义勇为的事迹感动了西安城,出殡当天,西安市5000多名群众冒雨为其送行。戴俊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回访
戴俊弟弟:把企业好好经营下去
5月9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戴俊的弟弟戴贵,戴俊离开后,戴贵接手管理公司。
“我哥哥去世已经8年了,当年他的突然离世,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企业,都是莫大的打击。”戴贵悲痛地说道,“不幸的是,我哥哥去世两年后,他的女儿查出来乳腺癌,2010年,我侄女也去世了,真是太让人伤心了。”
如今,三口之家只剩戴俊的妻子一个人,“我嫂子是最难过的,她只能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毕竟生活还要过下去。”戴贵说,哥哥一手创办的公司现在发展得不错,他也会把企业好好经营下去。
7 刘海信 公交司机突发病先顾乘客安危
2012年4月1日,刘海信驾驶521路公交车时突发脑溢血,但他还是将车稳稳停在路边,让乘客全部下车,随后倒在驾驶座上。次日早上7时,刘海信去世,他也被称为“西安最美司机”。
刘庆是刘海信的女儿,事发时她是一名高三考生,家人一直瞒着她父亲去世的消息。直到高考结束后,她才知道父亲去世。在华商报的关注下,刘庆考上了西安交大,她父亲的工伤赔偿款也顺利送到家中。
回访
女儿刘庆:想帮妈妈减轻负担
现在,刘庆已是西安交大的一名大三学生。谈及家里的近况,刘庆说:“我现在上大三,妹妹也考上了陕西科技大学,妈妈现在给一个亲戚家打工。为了减轻她的负担,我在勤工俭学带家教。”
说到未来,刘庆说自己想考研深造,“我希望自己变得很优秀,接过妈妈肩头的重担,和妈妈一起,照顾妹妹和奶奶。”刘庆说,她的梦想一直没变,做一个和爸爸一样愿为别人付出的人。
8 王震 和同学一起扶起被撞老人
2014年4月19日,一辆水泥罐车在临潼将85岁的张大爷撞倒后径直开走。目击此事的临潼中学高三学生王震穿过车流,欲把老人扶起,但老人已难以站立。经过此地的学生师珍珍、孙倩等同学将老人扶起并送往医院,由于施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王震等10名同学被授予“西安市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况
正上补习学校为高考冲刺
“拿到见义勇为的奖,我既感到高兴,又很惭愧。”5月9日,王震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很感谢社会对他的肯定,但他只是众多见义勇为的人们中的一员,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对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弘扬社会正气。”
王震说,自己现在在西安上补习学校,在为高考冲刺,希望今年能获得一个好成绩,顺利进入大学的校门。
9 李小棚 拾金不昧给山里娃办幼儿园
2006年,月工资只有105元、身负6万余元外债的李小棚,捡到了一个装有4000多元现金的钱包,他通过钱包里的身份证得知失主在三桥住,随后他向邻居借了30元钱,从蓝田赶到西安还钱。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给李小棚捐款4万多元,他用这笔钱给山区的孩子办了一所免费幼儿园。2012年8月27日,为孩子购买书本奔波的李小棚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回访
新的幼儿园9月投入使用
2014年10月,因为资金、管理等问题,李小棚创办的免费幼儿园停办。原来的38个孩子转入蓝桥镇中心小学,由学校接管进入学前班。在距离蓝桥幼儿园约一公里的地方,一栋崭新的L形三层楼房拔地而起,这就是将在2015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幼儿园。
“多亏华商报多次的报道呼吁,多亏爱心人士的关注,孩子们终于有了上学的地方。”李小棚的姐夫刘新堂感慨地说,李小棚生前最大的牵挂,就是山村里孩子上学的事情,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李小棚在天之灵也就安息了。
10 龚德银 千里送巨款谢绝失主酬谢
2002年3月20日,在西安当保洁员的龚德银捡到一个内装现金、银行卡等近百万元的密码箱,他联系上失主,并赴成都将包送到失主手里,失主拿出4000元做酬谢,被他婉言拒绝。此事经华商报报道后,龚德银被评为全国公民道德楷模。龚德银成名后,一些知名企业愿高薪聘他,都被他谢绝。同年9月1日,龚德银在老家旬阳县环卫所当上了清洁工。
近况
女儿上大学了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如今,龚德银是旬阳县环卫所管理股管理干部,负责县城20多辆环卫车的管理以及垃圾填埋场和压缩站的管理。“我现在是在环卫岗位上,只想尽全力去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改善,把县城每天产生的垃圾处理干净,让每一辆环卫车辆安全行驶。希望大家忘掉我曾经做的那件小事。”在接受华商报的采访时,龚德银这样说道,“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工作挺稳定的,女儿也上大学了,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生活,我很感恩,也很知足。”
11 李卫 无脚考生跪行高考引关注
2011年6月7日,汉阴县中学考点,1.2米高、穿着鞋子却没有脚的考生李卫,昂首挺胸地跪行进入高考考场。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当年,李卫被重庆师范大学录取。李卫也安装了假肢。
近况
即将大学毕业想当美术老师
如今,李卫已是一名大四学生。5月9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李卫的时候,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他说:“我上周刚刚进行了答辩,这两天又要交论文,论文已经写好,一直在修改。而且,我准备在今年6月进行一场个人的绘画展览。”
说起当年华商报的报道,李卫感慨颇深:“华商报的报道带给我的是多重的帮助,首先让我的个头从1.2米变成了1.7米;另一方面,通过报道,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一个好心叔叔提供的,帮我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李卫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孩子们。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苗巧颖 采写
新闻推荐
每个医务人员的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有的因为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家人,有的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要承受一些压力,甚至危险。他们,才应该是备受尊敬的、患者心中最可爱的人。节目《妈妈...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