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张锦秋星”命名仪式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国际编号为21023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79岁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说:“太空中有了一颗‘张锦秋星\’,这于我已经远远超出了奖励、光荣的意义。这份光荣属于中国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青春的古都西安。”
张锦秋,1936年生,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师从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陕西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建筑,都出自张锦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大唐芙蓉园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张锦秋颁发命名证书: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张锦秋星”,由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9月11日发现于盱眙观测站。盱眙观测站站长赵海斌说,“张锦秋星”处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2009年,获得国际永久编号。该星到太阳的距离平均为4.01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4.36年。以平均每天158万公里的速度(相当于每秒18.3公里)高速前进。由于行星距离地球通常几亿公里,而地球又以每秒29.8公里绕日运行,从地面上看,它在星空中是缓慢移动的。因此“张锦秋星”到地球的距离最远可达6.46亿公里,最近为1.55亿公里。
据悉,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永久性的崇高荣誉。
>>相关链接
怎样命名一颗小行星?
在浩瀚的宇宙中,包括“张锦秋星”在内,以中国人名、地名、机构或辉煌成就等命名的小行星约120多颗。
小行星如何命名?小行星是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公认的天体,命名一经确定具有国际性、永久性。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西西里岛进行观测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将其命名为“谷神星”,自此拉开了小行星命名的序幕。
当一颗小行星在夜空中被观测者发现,发现者可以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当小行星被多次观测到,并上报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被确认就可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为避免重复发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会对新发现的小行星进行监测。只有其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其轨道参数又能被精准计算,才会得到一个永久性编号。
命名尊重发现者的提议,尽可能避免商业元素;一般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23岁的张钰哲发现一颗小行星,决定以“中华”来命名,编号1125。
在已命名的小行星中,有一颗叫“延安星”,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在1977年11月3日发现的小行星。在以名人命名的行星中,有张衡星、祖冲之星、杨振宁星、钱学森星等;也有明星获得命名,如徐克、林青霞、姚贝娜等,这种小行星并非自己申请,都是粉丝所送,这些粉丝是有命名权的天文学家或者天文爱好者。
华商报记者 孙洪伟
新闻推荐
陕西省举行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交流竞赛,3600多名选手参赛参赛者均是花甲老人
华商报讯(记者杨德合)运球、突破、传球、投篮,战术得当,技术娴熟。昨日上午,在西安城南的陕西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一场篮球赛正在进行。比赛的双方是西安交大教授队和华山厂老年篮球队。这是陕西省第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