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裴磊
进入9月,新生们的梦想又开始在各个大学校园里播种。而与此同时,9月也到了毕业生们陆续收获自己当年梦想之果的时候。
作为高校重镇的西安,当又一批高校学子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时,他们会选择“孔雀东南飞”?还是“西安且留下”?这对于今年以来推出系列人才新政的西安来说,是个值得观察的因变量。
西商大会期间,有人盘点过“西安知名校友”,据不完全统计就有柳传志、周鸿祎、王兴山、曾李青、陈志列、余承东、黎万强等一众业界大咖。但遗憾的是,过去每年6、7月涌入西安火车站的毕业生人潮,几乎与9月涌出西安火车站的新生潮一样壮观。从智联招聘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仅2014—2016届,西安地区985及211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安工作的依次占当年毕业总人数的39.54%、36.65%、38.53%。而近几年每年西安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均在30万左右,按此比例计算,每年一毕业便离开西安的大学生均在18万左右。而这还不是“东南飞”的全部,因为同样来自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即便毕业时留在西安,依然有不少人会在之后的一两年离开。
不过,智联招聘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显示着西安悄然发生的变化。不仅2017年西安地区985及211学校应届毕业生选择留在西安的比例首次过半,达到51.7%,而且西安成为这个夏季最受全国求职者欢迎的第6位,人才需求量也首次入围全国前十。智联招聘分析原因,一是西安打响人才争夺战之后,落户政策放宽等一系列新政让人才流入的难度降低,二是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签约,西安对于人才的需求度也迅速增长。
2009年本科毕业、原籍咸阳的王全明(化名)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2011年他曾从杭州回西安发展,但当他准备去落户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能落在西安。“人才服务中心的人说,落户西安的条件(三选一):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西安市区户口配偶结婚满五年”王全明说这三条对于当时本科毕业刚两年的他显然哪条都不符合。他说加之在公司给的薪酬太低,两个月后他又选择回到了杭州。
“但我一直还想回来。”王全明说所以这些年他在招聘网站上留的工作地址一直是杭州或西安。“还回来面试过几次,但没有啥好工作。”而现在他又准备回西安了。“现在西安本科落户放宽到45岁了。”这还不是最吸引他的,“西安今年来了好多大项目,好工作肯定不少。”一直留意西安招聘信息的他说:“15至20万年薪的产品经理岗位,这段时间一下多了好多。”
虽然这个收入略低于王全明在杭州的收入,但他依然想回来,“现在是西安大发展的机遇期,我希望能留下来,把握住这个机遇。”
新闻推荐
近日,“热血绿茵,星光闪耀”第一届西安万科“星光杯”足球友谊赛拉开序幕。此次比赛吸引来自万科大明宫、金域东郡、金色悦城、金域曲江、万科城等社区共9支队伍热情参与。开幕式暨首场比赛,现场就...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