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上巳节时,人们纷纷在河边举行祓禊仪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的活动增添了诸如流觞曲水、应制诗文、结伴出游等新内容。
上巳是古时候的节日名,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据《周礼·春官·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
汉代学者应劭对上巳节颇有研究,他认为上巳节的活动仪式形成于殷商时期,商王还专门设置女巫等职主持上巳仪式和各类活动。因为上巳是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此时正值季节更替,阴气未沉而阳气未升,人们较易患病,于是通过洗濯等活动清除病菌、祈求安康,正合百姓心意。据《风俗通义·祀典·禊》:“巳者,祉也”,明白记述了上巳的原始意义,即驱病除灾和祈福祝祷。根据以上文献记载可知,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均十分重视,并进而演变为规模宏大、参与面广的民俗民风节日。后经历朝历代逐渐发展壮大,除了保留祛病消灾、祈求福祉等原始意义之外,更增添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参与度广泛的其他活动。
起初上巳节时,人们纷纷在河边举行祓禊仪式,通过洒扫来祛病消灾并为来年祝祷。《诗经·溱洧》描绘的就是上巳时节人们在水边祓禊的场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两汉时期仍旧沿袭先秦风俗,将上巳节定为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据《汉书·外戚传》:“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注曰:“祓,除也。于霸水上自祓除,今三月上巳祓禊也。”汉代蔡邕的《祓禊文》生动再现了祓禊仪式时的空前盛况和民众积极参与的浓厚热情,“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烟骛惟女与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的活动增添了不少诸如流觞曲水、应制诗文、结伴出游、浮枣流卵等新内容。曲水流觞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游戏,上巳祓禊仪式结束之后,大家坐在弯弯的河道两旁,在河的上游放置酒杯,让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举杯一饮而尽,人们认为这种游戏可以去除一切不吉利之事。魏晋南北朝的上巳节除了有曲水流觞之外,还有文人唱和,因此涌现出了不少应制诗作,如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荀勖的《三月三日从华林园诗》、程咸和王济的同题诗《平吴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诗》等。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团结,百姓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上巳作为重要节日之一,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上巳竞渡、斗鸡走狗、踏青郊游等。据《旧唐书·中宗本纪》记载:“(景龙四年)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群官柳圈以辟恶。”梅尧臣在《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一诗中写道:“修禊洛之滨,湍流的素鳞。”直到唐宋,上巳节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祓禊等习俗经久不衰。
宋以后,上巳祓禊逐渐衰落,古老的节日最终在兴盛了千余年之后走向没落。
新闻推荐
重磅福利 花样超多的 多彩丝路节来啦 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
坐落在浐灞生态区的华夏文旅海洋公园,五一期间将开展一场异彩纷呈的“多彩丝路节”活动。其中趣味亲子运动会,由家长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