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策配合,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综合投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综合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共完成总投资5.2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3.29亿元),改造中低产田59.8万亩,改良土壤57.3万亩,新修机耕路1050公里,营造防护林6万亩,栽植路旁树72万株,农民技术培训26万人次,实施了15个产业化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效益。5年来全市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粮食3031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约250元以上。
随着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和标准的逐步提高,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咸阳市应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机遇,实现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就要从根本破解上制约咸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因素,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据统计,全市目前还有350万亩中低产田急需改造。一是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农田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水利化、标准化、机械化。二是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整体效益。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扶大扶强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扶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将项目区建设成为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使更多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要提高开发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一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与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发展渠道衬砌、管道输水、集雨节灌等工程措施,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可适当发展喷灌和微灌。二是积极支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把开发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挥应有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科技措施对开发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五要突出“管理创新”,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加快机制创新。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项目公示制、资金县级报账制和竣工工程决算审计制,确保工程质量,发挥资金效益。二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提高项目选项的科学性,强化项目评估论证,加强资金项目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做大投资规模。四是打造一支风清气正、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促进农发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市农发扶贫办副主任)(C)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包鑫大学生是最富激情与才华的创业者群体,但是,大学生创业时往往面临缺乏一定物质基础、创业经验不足等问题。今年9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咸阳市举行。活动期间,各种大...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