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一方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早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扫除六合统一中国后,咸阳便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后又相继成为汉、隋、唐等12个封建王朝的京畿重地。2004年首届全国“魅力城市”评选中,咸阳和烟台、桂林等20个城市,从全国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魅力城市”称号。当市长手捧银光闪闪的奖杯归来,480多万咸阳儿女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沉浸在欢快的幸福之中。咸阳获此殊荣在西北首屈一指。浓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她典型的城市性格;杰出的历史贡献,使她获得如此崇高荣誉。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说,周秦雄风,汉唐气韵,和咸阳人的热情诚实、明理诚信、一言九鼎,构建了咸阳的王者风范。城市推荐人陈忠实慷慨陈述,形象大使黄晓燕奉献淳化宝鼎和昭陵六骏图,让人倍感咸阳的厚重与无穷。
后稷教稼,使人类从此有了粮食吃。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4000多年前,他在邰(今杨陵西南)教人种庄稼。“教民稼穑”说的就是他。传说后稷是有邰氏之女姜嫄脚踩巨人足迹怀孕而生。因为生下以后曾被抛弃过,所以起名叫“弃”。史书记载,弃少儿时便出类拔萃,有大人物志气,即使玩耍游戏,也喜欢栽麻种豆,而且生长得十分茂盛。长大成人以后,他又非常热爱农业生产。帝尧提拔他做“农师”,专门管理农业。帝舜也很赏识他,当老百姓挨饿的时候,他便适时播种谷物,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于是就任命弃在邰地做“后稷”。正因为有了后稷教稼,才有了今天的农业生产和五谷杂粮。如果没有后稷教人种粮食,那我们现在可能还吃草根树皮!
商鞅变法,树立中国改革的第一面大旗。商鞅生于卫国,在魏不被重用,后入西秦任“左庶长”。商鞅处在周室衰微、诸侯争斗、社会动荡的变革时期。他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古法”,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秦20多年,他两次变法,削弱贵族势力,发展社会经济,使秦国“国治而兵强,地广而主尊”,崛起西戎,虎视关内,期待统一。商鞅的最大贡献在于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确立集权制、郡县制、爵位制、编户、刑律和土地私有等。既为“秦开帝业”,也为封建统治奠定基础。但其粗暴手段、愚民政策、专制文化,也产生负面影响。变法触动了贵族特权,遭到猛烈反对,商鞅也被车裂身亡。商鞅是卓越的政治家。其变法是战国最典型、最深刻、最彻底的政治改革,推动生产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王安石赞扬说,“今天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封建统治地位。董仲舒是西汉儒家公羊派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汉武帝即位后,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采纳。汉武帝推崇儒术,还吸收法、道、阴阳等不同学派思想,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深。自董仲舒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实行思想专制,整整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董仲舒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他“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成为封建纲常名教的僵死教条,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他无视当时社会进步,一味沉浸在对“先王”的怀念和对“古”的憧憬之中,最终被汉武帝唾弃。
改朝换代,诞生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宠妃,后被其子高宗李治纳妾封后。李治的百般宠爱和信任,使她身居高位,拥权自重,很早接触到大唐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也充分表现了经国治世的愿望、勇气、智慧和才能。她《建言十二事》施政纲领即为明证。该文规定:奖励农桑,薄赋徭役,少施镇压,减少土木建筑,不搞奢侈品生产,加强道德教化,等等。公元684年高宗病逝,武则天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亲理政事,改朝换代。她废除4个太子,镇压叛乱,清查豪门,迁都洛阳,采取多措项施巩固自己地位。公元690年,武则天把国号改唐为周,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当时67岁。她在位16年,理政治国,政绩明显,很有作为,对大唐进步繁荣、民富国强作出重要贡献。
……
历史是过去,并非现在,更不等于将来。回顾帝都历史,为的是鼓足勇气,树立信心,建设现在,创造未来,发展咸阳。所以,不能沉溺昨天,陶醉过去,否则,历史仍归是历史,现实依旧不会改变。(D)(3)
新闻推荐
还原真实历史 展望咸阳最美——访《红色咸阳》摄制组总编导王民
本报记者李桦大型文献纪录片《红色咸阳》在咸阳电视台热播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执导该片的总编导、咸阳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王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咸阳市首部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纪录...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