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过年回家,我想给小侄女买一套卡片识字书,作为今年的‘压岁钱\’”,市民刘雨欣女士高兴地说。连日来,记者在城区书店采访时发现,各种礼品类书籍成了市民春节送礼的首选,马年新春期间,与往年长辈送出的“压岁钱”不同,今年部分家庭正在悄然兴起赠予晚辈“压岁书”风潮。
记者发现,很多家长用“压岁书”替代“压岁钱”,文化用品正在取代以往以钱为主的物质压岁品。新春佳节,很多市民选择去购书,作为“文化年货”馈赠亲友。“以前过年都给孩子压岁钱,今年换种方式,改送‘压岁书\’。”家住北郊文林小区的吴女士表示,儿子上四年级了,平常看的都是课本,为了拓宽阅读面,她专程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压岁书”送给儿子。往年过年,总是给晚辈压岁钱,今年买些孩子想看的书,孩子格外高兴。
家住双照西城村的农民张治民正在翻阅苗木种植和家禽养殖方面的书,他告诉记者,因为平时在家里劳动很忙,很少进城,也没时间学习,过年时间充足,他就借进城走亲戚的机会买些农业书籍,对来年农业生产大有帮助。一些包装精美的礼品书也十分抢手,顾客孔令奇先生花了300多元钱挑选了两套装帧精美的《中国通史》,他说到亲戚家拜年的时候,送书给两位正在读高中的表弟、表妹,既时尚,又能帮他们增长知识,很合适。
汉唐书城的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学校会布置寒假“读书任务”,即让每个学生读一至两本课外读物,写出读书心得。所以春节期间,不少家长前来咨询购买书籍并作为礼品送给孩子们。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需求,咸阳市多家书店先后组织百余种特价图书让利市民,倡导大家把送压岁钱逐步转变为送书,用“文化”馈赠亲友,迎来过年新时尚。(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郑苗裔除夕夜,随着时间向午夜一点点靠近,一串串鞭炮声传入了耳朵,远近交织,此起彼伏,年味被烘托得越发浓郁。小姨从客厅角落取出一大卷10万响的鞭炮,让我们几个小辈拿出去放着玩。“这么长没法...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