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亚茹
读者致电:我的儿子在1岁多时,检查中发现了左侧腹沟处长了一个大小如“核桃”般的肿块,因为孩子太小了,当天下午就带着孩子去医院诊疗,经医生检查,告知他们孩子得了疝气而不是什么大病,只要给孩子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即可恢复,打完针后效果还可以,就让孩子在家恢复。谁知,现在孩子4岁了,在原处又长出来一个肿块,这次的居然比上次的还要大,如“鸡蛋”般大小,真不知该怎么办。
针对读者来电,记者联系到咸阳西橡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小针刀协会会员)贺铭立。
贺铭立说,幼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幼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贺铭立说,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
专家建议,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F)(2)
新闻推荐
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华德钊赵步长获2013年度咸阳市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姜锋颁奖 李明远卢鹏起卫华分别讲话 乔军主持 马俊民宣读奖励
本报讯(记者王鹏飞张静远)4月28日,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首次评出咸阳市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华德钊、赵步长摘得这一桂冠。会上,省知识产权局与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咸...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