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静远)记者从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咸阳市首次评选出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华德钊、赵步长分获此殊荣,填补多年空白,其中,秦油10号油菜新品种成为全国对标品种,步长脑心通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这一切都得益于咸阳市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咸阳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激励和保障的政策文件,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发挥科技支撑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并与省科技厅建立科技工作会商制度,下发《咸阳市“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实施方案》,启动“千人千社”行动,进一步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联动性,不断推动咸阳市科技创新活力,基层科技工作影响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从2012年起,咸阳市将科技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四项指标列入各县市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市科技三项经费达到2000万元。2013年,市政府专门设立20万元的科技专家顾问团专项经费,成立市知识产权局,设立50万元的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3.2亿元,居全省设区市第二位;完成专利申请量1529件,授权量879件,居全省第三位;荣获省技术合同交易先进市,成为省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2014年,市科技三项经费增加到2200万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咸阳市启动实施“12351”科技创新工程。其中,2012—2013年,全市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30个,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支持科技产业示范基地10个,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5个,市级技术创新团队发展到34个。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活动,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民营科技企业1780家。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服务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推介和转化工作,省级科技奖励数量和等次均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度,市级科技奖励共63项,其中,华德钊、赵步长获最高成就奖,填补多年这一奖项的空白;秦油10号油菜新品种成为全国对标品种,步长脑心通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B)(16)
新闻推荐
4月14日,秦都区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了许君寿同志辞去市七届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许君寿同志咸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