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育人 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校园绿化率达60%以上,100余种植物有机分布于校园各个角落,四季花飘香,常年绿满园。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精神文化——以文化人,物质文化——环境育人,制度文化——规则育人,行为文化——习惯育人。“教育”“科技”“环保”“人文”“艺术”和“社区”有机结合的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生活环境。
管理科学 让学生在守规则中完善人格
学校系统管理实施日通报,周点评,月简报。要求领导率先垂范,必须做到“五个一”: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是所有中层以上的领导到教学楼上巡查班主任、学科辅导教师、学生的到班和早读情况。每天值日领导最重要事是巡课5节以上。每天晚上领导最重要职责是督查“讲练课”及晚自习上课情况。每周领导最主要的任务是推门听评课。每月学校检查领导最主要的指标是查看每个领导听评课情况。年级管理“四个制”:每节上课检查制,每节自习督查制,日查周总月评制,月教育教学工作通报制。教师管理三措施:细化三项(过程考核、学生评教、质量考核)考核。设立单项指标评比;优秀教师奖,优秀青年教师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教研工作者奖。
精良师资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现有专任教师310人,有特级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24人,集团学科带头人、班主任带头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和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达35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等级奖30人次,省级奖励48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论文近400篇。
主体德育 让学生在做人当中成才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实施“双主体”德育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是德育的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形式的选择、德育活动的开展由教师、学生共同商定,师生在德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和发展。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自我教育,“四自”德育特色凸显。常规管理规范化、主题教育序列化、感恩教育常态化、励志教育生活化、班级管理个性化,德育实效明显。
尊重差异 让每个人在校园中出彩
学校视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为宝贵的教育生态资源,基于差异,适应差异,积极实施差异教育:测量和诊断学生差异——分析数据形成差异诊断报告——依据报告制定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建构差异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差异教育校本教材——开展差异教学——实施差异德育——开展差异评价——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充分发展,开启生命个体灵性,挖掘生命个体潜能,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精细教学 让课程文化大发光彩
创新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开设地方课程;积极践行办学理念,开设“人文素养提升课程、科学素养培育课程、民族精神教育课程、国际视野拓展课程、身心健康教育课程”五大体系四个类别校本课程。严格教学管理十项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课堂改革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观察制度、学情档案制度、学生月考试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常规月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建构五大质量协作体:年级质量协作体、班级质量协作体、学科质量协作体、备课组质量协作体、学生学习质量协作体。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电子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备考资料、学科文化。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满意。
国际化教学 与国际接轨
学校有省教育厅授权的招聘外教执教,每周开设一节课,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与咸阳师范学院联合,开设日本留学生学习班,接受日本留学生教育。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小学生英语风采大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达1000余人次。
健全的服务体系 全面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构建四大服务体系:生活服务,满足寄宿制学生就餐、就寝、就医、接送、托管等全方位生活需要;心理服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年级、班级心理服务体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呵护与关爱;学习服务,建立特优生培养、特长生发展、学困生帮扶制度,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发展服务,指导学生制定生涯发展规划,实行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由于成就显著,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集体,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等100多项殊荣。田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蕾)扶贫无盲区、对症需精准,对待残疾人群体更是如此。如何能更精准施策、更有效地帮助残疾人这一扶贫开发的重点人群?咸阳市残联在全面落实增强贫困残疾人的发展能力、争取扶贫部门资金...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