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不断给自己加压 王凯创造矿山救援领域“陕西成绩”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5-07-28 13:20   https://www.yybnet.net/

王凯

空荡荡的训练场上,只有仪器与他为伴,为了提高两秒速度,他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反复拆装,即使手破了皮,也不曾喊过一声苦或累;集训期间,他提前一小时起床,推迟一小时休息,制定高强度计划,在别人起床时,他已经跑完五公里……

“练就要练出个名堂,比赛靠的是实力,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说这话的精干小伙叫王凯,是彬长矿业公司救援中心的队员,同时也是第十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呼吸器席位操作”项目二等奖获得者,在陕西参加全国矿山救护竞技领域,他的成绩是独一无二的。

训练时 他总是最先到场最后离开

7月初的傍晚,热气散去,小风微凉,结束了全天训练和工作任务的王凯,仍精神抖擞,就像他一贯保有的拼劲留给大家的印象那样。在救援中心学习室,全程近1个小时的采访中,他话不多,但别人问时,他会细心听,轮到回应了,逻辑清楚,遣词用句干净利索。

熟悉王凯的人,用在他身上最多的词,是“雷厉风行”,这和他的五年从军经历分不开。2010年,王凯退伍后,应聘进入彬长矿区,这里实行全军事化管理,和部队的节奏一致。起初,他认为自己会比较好适应,但真正接触后,才知道不同。

矿山救护在地下几百米,不可能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对救援人员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要求都比较高。体能方面的辛苦,王凯很容易承受,部队给了他很好的底子,现在每天负重50斤,背着沙背心、沙绑腿跑3公里或者上山跑10公里等,对他而言并不难。

最大的难点在仪器操作和救援经验上。“呼吸器、灭火方面仪器的操作,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意识到自己与老队员之间的差距,王凯的拼劲上来了,在正常训练之外,他给自己制定了高强度计划。在队友的印象里,每天第一个到训练场的是他,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的也是他;为了提高两秒速度,他数遍地拆装仪器,反复学习、演练;训练中受了伤,晚上爬起来自己包扎好,半夜起来吃止痛药……

这是众所周知的高危行业,“要说没有危险是假的,不害怕也是假的,但是这样一份工作的性质就是,遇到问题就必须下去,这要求我们必须技术过硬、理论过硬,只要这些都有了,下去处理事故、抢救人员时,一些可预见的危险就可以排除,做到这些,才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救别人。”对于自己的努力目标,王凯很清楚,那就是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救得了人。

封闭训练几个月 顾不上妻子和新家

救护工作是24小时待命,和忙碌、和危险捆绑在一起,有时候,封闭训练,几个月都顾不上家。王凯长期呆在煤矿,父母在家乡韩城,妻子在华县,多地分居顾不上任何一方,每每接到妻子和老人电话,他便满心的愧疚。

2013年5月,与妻子结婚之时,王凯正在备战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婚礼一结束便马上回来投入训练。几个月不回家,对新房交付、装修不闻不问……为此,妻子没少抱怨。那一段时间,同事们常常见到王凯愁眉紧锁,抱着电话解释着。

前方的“生死竞技场”还有一个个瓶颈需要去突破,自己身上还有那么多不足需要尽快填平,后方不稳怎么行?在和中心主任胡增全沟通后,王凯将妻子接到单位当面解释。面对日益消瘦的丈夫,妻子原来的抱怨转化成了心疼,看到丈夫在训练场地上和队员们一起顶着风雨、顶着烈日训练的场景,她深受感动,最终理解了救援队员工作的辛劳和不易,成为王凯的坚强后盾。

而王凯的父母,因为儿子喜欢这份职业,一直都是一边将安全叮嘱挂在嘴边,一边支持他的选择。“只要听到新闻里说哪里发生了煤矿事故,母亲都会打电话,有时候因为工作忙没接上,母亲就会七八通电话的使劲打。”说到这些,王凯刚毅的嘴角微微颤动。

“刻苦是为安全上保险我会不断努力”

“刚来的时候,王凯并没有多么突出,后来经过各种训练和自身努力,他在同批队员中脱颖而出。”焦阳是王凯的舍友兼老乡,两人同一批进到救援中心,朝夕相处5年多。在他的印象里,下班后,别人在打电话、看电视的时候,王凯要么在背题,要么在练习仪器操作,很少闲着。“训练中,他会给自己加量,晚上会加练,有时候干脆把仪器拿到宿舍练习。”

这一点,也是其他同事和上司的切身感受。“他扎实肯干,军人的雷厉风行、沉稳干练在他身上体现较多,干事吃苦耐劳。”咸阳人马明也曾当过兵,说起王凯给自己设立的强度,也不禁佩服。“这个小伙子非常优秀,平时也不张扬,话不多,训练起来不怕吃苦,得了荣誉也始终如一。”胡增全主任一句话出口,满是对爱将的欣赏。

人们的赞誉和多年努力斩获的成绩,对王凯来说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对于救援队员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得更为明显。他清楚地知道,日复一日刻苦的训练都是在为安全上保险,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截至目前,他还没有参加过“实战”,而这,对于像他这样的救援队员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好消息。这是与死神擦肩的领域,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在体质方面会慢慢退化,但仪器操作和理论知识,肯定是时间越长经验越足,我会慢慢偏重这方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王凯说,自己一直觉得,人这一辈子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无为,一定要体现价值。而他眼下最大的价值,正是脚下这方土地和身处其中的这个矿区的安全。文/本报记者赵蕾 王媚 实习生柴迎 图/本报记者吴岸彪

新闻推荐

滋兰树蕙 广育英才 ——陕西咸阳中学办学纪实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是陕西咸阳中学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学校特色鲜明,闻名遐迩。学校精神墙环境育人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校园绿化率达60%以上,100余种植物有机分布于校园...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断给自己加压 王凯创造矿山救援领域“陕西成绩”)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