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逸夫小学 王会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是前提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兴趣爱好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兴趣一旦养成,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1、结合学生学段特点,培养兴趣。
学生不同学段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也就不同。因而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学段特点来指导学生阅读,启蒙读物,单篇文章,整体阅读,要根据年龄不同,循序渐进。
2、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兴趣。
我认为语文课课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载体。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等;课中可拓展阅读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文章;课后还可适当补充拓展一些相关读物。这样不但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课程资源,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二、提高阅读能力是关键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指导学生阅读了。
1、及时做好读书笔记。
开始时不能要求太高,可以随他们的喜好去记。因此教师可以逐渐提高要求,循序渐进,长此下去,学生收获也就很多了。
2、阅读中做好批注。
教师要在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可以圈点出自己阅读时感悟较深刻的地方,或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阅读感悟。这个感悟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甚至是一段话。只要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就行,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也就养成了做批注的习惯,不再是盲目地读书了。
3、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阅读当中相同或相近的篇目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不同的风格,不同写法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检查阅读效果是保证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阅读时,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查,如在寒暑假结束后可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会上每位同学既可以向大家推荐自己假期读过的最有意义的书,有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
总之,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阅读者的长期坚持,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多花一些心思加以指导和培养,学生就一定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闻推荐
□罗海权从旬邑县城出发,沿着新修的通往马栏革命旧址的宽阔马路前行,可见成百上千个古石窟。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官家洞了。...
旬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