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远去的农耕记忆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5-17 00:44   https://www.yybnet.net/

为留住远去的农耕记忆,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资源及传统民俗文化的广德县邱村镇,在本镇的文化站内修建了一座主题式农耕文化馆,近日记者走进广德去探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正经历从传统农耕种植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型。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器械的出现,让久远的传统农耕器具、农业技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包括语言、民歌、风俗在内的农耕文化,也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慢慢消失。

为了留住这些远去的农耕记忆,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资源及传统民俗文化的广德县邱村镇,在本镇的文化站内修建了一座主题式农耕文化馆,通过一件件古老的农具、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幕幕逼真的场景,还原农耕历史文化的轨迹。

农耕文化馆

走进邱村农耕文化馆,眼前的泥船、牛帮、洋辂车、耘刀等农具,让人瞬间想到那久远而又火热的农耕场面。每一间展厅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具,让人不经感叹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多彩。与记者一同参观的一位县城百姓边看边感慨到,“很多东西小时候见过,现在已是多年未见了”。除了大量的农具、民俗展品,展厅的墙壁上还挂有邱村镇当地的水系水库分布图、土壤成分说明、气象谚语,从器械、水利、土壤、天气等多个方面,细致地展现了邱村农耕文化的历史画面和独特风貌。

记者了解到,广德县邱村文化站,总投资约40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宣城市为数不多的乡镇文化站一级站。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馆就位于文化站的一楼,全馆共有农耕厅、丰收厅、民俗厅等五个展厅,全面系统的展示了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馆内现有展品500余件,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展品最齐全的农耕主题文化馆。而这里也成为了吸取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气息、缅怀农耕生活的特色文化展示场所。

为了直观生动的记录邱村农耕历史,邱村文化站还组织拍摄了一部近40分钟的民俗文化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主要展示当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农耕文化实物展相得益彰。

多方支持搜集寻宝

要在邱村镇这样一个小小的乡镇,建设一座全省规模最大的农耕文化馆谈何容易!该馆的创始人之一,邱村文化站副站长汪志甫向记者细细讲述了文化馆创建的始末。

谈起邱村农耕文化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些古旧的农具展品,而当初收集这些展品也确实花费了一番周折。在绵延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邱村人民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读结合,积累了优秀的农耕传统。也正是这些悠久的农耕文化,为后来展品的搜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的初春,邱村镇政府和文化站四五个工作人员共同组建了一支展品搜集队伍。秉持着立足本镇、面向全县,只搜集弃用农具的原则,开始了他们寻觅展品的旅程。农耕文化馆的建设受到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镇召开的动员大会上,相对了解情况的各村书记和村委主任热情要求协助搜集展品,还有退休的老书记主动将自家许久不用的农具,捐给了文化馆。

汪志甫介绍说,在展品搜集的过程中,村民给予的慷慨捐助让人感动。邱村镇青年画家刘梦华平时喜好收藏,在得知镇上要建文化馆的消息后,把自己收藏多年有关农耕方面的30多件珍贵物品,全数捐出。而汪志甫的父亲也将家中一部百年历史的大型水车桶捐到了文化馆。“我们为每一件展品都制作了印有名称、捐赠人、出处的展品身份证,同时也会做好珍贵农具的养护工作,村民大多放心把农具交给我们保管”,汪志甫对记者说。

邱村镇农耕文化馆没有辜负村民的信任,在做好基本展品展览的同时,文化馆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上。近年来,邱村镇在保护发展皮影戏、旱船、舞狮等民间特色“非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挖掘保护了山北小调、车水号子、芦塘凉席制作工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农耕精神永在

如今对于乡村,对于黄昏袅袅吹起的炊烟,早已成为岁月风尘里最深的烙印,伴随着农耕时代的记忆,沉淀在思乡念家的故梦里。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方法。中华农耕文化所崇尚的生态、循环、再利用等发展理念,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在大踏步迈向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宣城市建设了包括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内的多个示范园地。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机械化的农具固然重要,但数千年来,传统农耕中所蕴含的“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农耕智慧,依然可以被创新的用在现代农业当中。创新发展模式,建设美好乡村,推动农村繁荣是传统农耕精神的现实意义所在。

当前,邱村镇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全镇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大镇正朝我们迎面走来。而邱村这座主题式农耕文化馆将为传承文化,使后人了解过去的农业手工操作,留下永恒的记忆。

新闻推荐

广德法院作风建设 念好“三字经”

广德讯 近日,广德县人民法院结合工作实际,狠抓“三字”落实,努力打造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单位,提高群众满意度。“强”制度。纪检部门加大...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深山里的牵挂2013-06-04 20:28
猜你喜欢:
评论:(远去的农耕记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