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春天的脚步,4月,我们来到春意盎然的广德。
走进广德开发区内的PCB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勃勃的生机和活力:32家企业落户,已有10家企业投产,还有11家企业在刚刚结束的温州招商会上签约。
这个全省首个印制电路板特色产业园,孕育着贡献120亿元年产值的希望;这个正在崛起的新平台,展示了广德县培育新兴主导产业的成果。
这既是新成果,更是喜人硕果。硕果从何而来?广德人的答案是:转型升级。
战略转型,产业升级,这是广德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的新抉择。
战略转型:从“工业兴县”到“工业强县”
——一字之差,“差”的是发展阶段的差异;
一字之变,“变”的是发展的胆略和雄心。
抉择从战略转型开篇。
时光回溯到2011年。伴着新年的钟声,广德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的决定》,这份当年的“1号文件”发出号召:“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主旋律和最强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进入到扩张总量、提升质量、壮大产业、提高效益的发展阶段。”
在广德一路走来的征程中,这无疑是一个醒目的标志——事关全局的发展战略,将从“工业兴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从“兴”到“强”,一字之差,“差”的是发展阶段的“差异”。
2002年,广德县确立了“工业兴县、竹业富民”的思路,8年一以贯之的坚持、8年一砖一瓦的积累,为该县连续6年跻身“全省综合十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跨入“十二五”的大门,该县决策层清醒地看到,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工业规模,但“主导产业仍不突出,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决策层统一认识: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有“遍地开花”的局面,更要有“顶天立地”的支柱。决策层做出决定: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从“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打基础”阶段,晋级到“扶优做强”的“上台阶”阶段。
从“兴”到“强”,一字之变,“变”的是发展胆略和雄心。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广德人眼光高,牢牢占据承接转移“第一站”的位置,抢先行的好机遇、抢转移的好产业。
在县域经济百舸争流的局面下,广德人雄心大,比就比核心竞争力。正如县委书记吴爱国所说:“广德必须加快发展,但这个发展必须是量质并重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这一次战略调整,目标明确,打造“千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这一次路径选择,指向清晰,以产业升级培育带动优势产业集群。
广德选择了转型升级之路,就是选择了大破、大立、大干!
“大破”,广德有魄力。将原有县及各乡镇十个工业园区,撤并为“两区两园”,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要素、优化平台,实现联动错位发展。
“大立”,广德有锐气。对原有新型材料、光气医药、纺织、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确立了新的主攻方向——培育新兴产业,突出机械制造与信息电子两大主导。
“大干”,广德有闯劲。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最大的“试验田”,不断探索经济转型的新模式,频频使出促产业升级的新招数。
产业升级:“试验田”里风生水起
——“挡、引、扶、接”,在不同的选择题面前,
开发区见招拆招,一一破解。
现在,就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块抢眼的“试验田”。
发展的业绩,用数据说明最合适。2012年,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55亿元,已有167家企业投产,在建项目67个。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机械制造和信息电子两大新的主导产业表现优异,去年共完成工业产值5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不过两年时间,这两大产业缘何异军突起?
管委会主任罗正军解答了我们的疑惑:“这是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的能量。”
近年来,开发区在“工业强县”战略指引下,转型升级,“转”得力度大,“升”得步伐快。用罗主任的话说:“如何转?如何升?我们也在做一道道选择题。”
设置招商门槛,是第一道选择题,正解是“挡”!开发区规定了“五不招”,“污染难以治理、有重大安全隐患、能耗高、耗水量大、贡献率低”的企业,再大体量也不招。
“挡”住了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只是转型的“第一步”,接着是“引”。
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就是“引”来的。
2011年4月,得知宁波“涌诚机械”正在为新厂区选址的消息,开发区立即进行了对接。这是一个好项目,总投资6.6亿元。更重要的是,“涌诚”是电动机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客户都是世界500强。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没有深入变电运行的人,不会理解运行人员安全风险有多大;没有进行现场操作的人,不能体会变电操作竟然也是个不轻的体力活;没有干过变电运行的人,恐怕很难真正体味起早贪黑操作的辛苦。”宣城供电...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