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县以建设美好乡村为主旋律,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规划有序、各具特色、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秀美乡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几代人的梦想,在竹乡广袤的农村正在成为现实,广大群众在脱胎换骨的变化中体会着和谐与美丽。
统筹规划,建设美好新形象
初秋时节,走进广德县卢村乡宋陈村,只见整洁的水泥路面,一盏盏漂亮的路灯,一排排葱绿的树,一栋栋庭院式的“小洋楼”,“我们村现在大变样了,到处都收拾得特别干净,生活环境一点不比城里人差,让人看着心里很舒坦。现在来我们村旅游的也人越来越多了。”采访中,村民老沈的话语中透出喜悦之情。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等原因,宋陈村的奇山秀水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却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小小村庄的日游客量多达四五百人。美好乡村建设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在美好乡村创建过程中,广德县以地方特色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超前编制《广德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彰显特色”的原则,不断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点规划。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各地不同特点,以点促面,全面提升。将全县创建村分为生态家园型、农村社区型、旅游带动型、文化引领型四种类型,着力打造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
拓宽渠道,发展兴村新产业
美好乡村,不仅体现在环境优美,更体现在生活甜美、产业富美。广德县把强农富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按照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林竹加工、畜禽养殖、花卉苗木、蚕丝绸、优质粮油、食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让产业增收富民有载体。
目前广德县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居全省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40家,其中省级6家。该县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倾力打造广德县美好乡村示范带——东卢山水画廊(东亭乡至卢村乡),将美好乡村创建点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目前全县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旅游点60多处、农业观光园6家,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民达1300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环境。该县把中心村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组织群众开展“三清”“四改”“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实行农民门前“三包”的包保责任制,建立健全以垃圾“户集、村运、乡镇中转、县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整合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各类资源,提升中心村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此外,依托“五好家庭”、“巾帼示范户”、“文明户”等示范户评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如举办广德县首届“方正杯”美好乡村男子篮球赛,开展“走进美好乡村”主题巡展活动,印制了《幸福广德·美好乡村》宣传画册,进一步在全县各乡镇掀起创建美好乡村的热潮。
完善机制,保障建设新成果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系统工程长期有效推进,广德县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的长效机制。
在组织架构上,成立全县新农村建设暨美好乡村建设指挥部,每年初召开全县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在投入机制上,建立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完善社会投入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自2006年起,累计整合各类支农资金7.5亿元,带动农民投入3750万元,社会投入3880万元;在推进机制上,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指导、县直单位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工作制度,强化调度考核,按照“3+1”(责任人、路线图、时间表+调度)工作法,实行“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在帮扶机制上,出台帮扶管理办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暂行办法等系列措施;在建管机制上,实行美好乡村建设星级动态管理,采取“月暗访、季检查、年考核”的方式,对美好乡村创建村进行星级评选。
叶沃翠绿滴,花红促根深。美好乡村建设让广德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智慧的广德人民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家园。
新闻推荐
广德讯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公告,广德县安徽环态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基于一种新型燃烧工艺的生物质常压锅炉产业化”项目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广德县共有5个项...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