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宣城新闻 > 正文

千年狸桥:“文化兴镇”正其时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3-29 21:03   https://www.yybnet.net/

千年狸桥是宣城的东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古老的吴楚文化润泽了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自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商品集散地、是皖南到苏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自宋代起,名人荟萃、巍科甲第,成为宛北名门望族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诸多古代建筑及遗址,如云山寺、刘廷藻墓等。远古的“龙溪塔”、悠久的“神仙洞”更是狸桥风雨变迁的见证。近日记者走进狸桥探访——

千年狸桥底蕴丰厚

宣州区狸桥是宣城的东北门户,北与江苏南京接壤,处于苏、皖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现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6.5万人。重点工程宁宣黄高速公路将在该镇金山口设有出入口。南漪湖黄家墩码头沿水阳江直通长江;建设中的狸桥码头经芜太运河直达长江,水陆交通便捷。作为宣城市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狸桥镇是宣城市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

狸桥镇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起伏,昆山雄峙,云山秀美,横贯南北,林木葱茏。南北两翼是秀丽宜人的南漪湖和固城湖,其中南漪湖盛产银鱼、青虾、中华蟹。近年来,东风水库风景区绿荫覆盖,山水相映,风景宜人;南漪湖山水相映。南湖落雁、昆山、云山、云山洞许多名人为此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人造景观——白马山庄,集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是难得的度假胜地。

狸桥镇还拥有多个品种且优质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蕴藏有锰、铁、铜、锌、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多种矿体。地方特产南湖银鱼、麻油干子等享誉省内外。

古老的吴楚文化润泽了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自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商品集散地、是皖南到苏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自宋代起,名人荟萃、巍科甲第,成为宛北名门望族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诸多古代建筑及遗址,如云山寺、大王庙、刘廷藻墓、史弥远墓等。古老的“龙溪塔”、悠久的“神仙洞”更是狸桥风雨变迁的见证。同时作为革命老区,至今还存有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司令员张鼎丞旧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更楼巷村修建了新四军烈士墓。

2008年狸桥镇被省政府增补为省级中心建制镇,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57家产业集群专业镇之一,并被宣城市列为市级“文明集镇”以及全市首批“财政强镇”重点培育镇。

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2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财政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8.17%、115.53%、11.52%、13%和20%,综合实力排在宣州区乡镇前列。 

在人们印象中,狸桥镇经济发展一直较快,然而就其文化建设而言,同样是风生水起、生机勃发,该镇在文化战略、文化举措和文化惠民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文化古镇”各项建设加油给力、增光添彩,以激越昂扬的“文化音符”奏响了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铿锵足音。

高点定位远谋近施

狸桥镇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镇上下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兴镇之要、文化是发展之魂”,惟有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才能构筑发展新高地、打造环境新优势、汇聚跨越“正能量”。

为此,该镇明确提出了“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工作决策把文化建设摆上案头,工作推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工作效果点滴彰显文化精神。譬如,该镇聘请高端科研院所编制完成了《狸桥镇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凸显以蒋山新四军二支队故居旧址、昝村更楼巷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以青山绿水、天然湖泊、丰茂植被为等代表的“绿色文化”,以古塔(龙溪塔)、古桥(狸头桥)、古洞(神仙洞)、古窑址(宣州古窑址)等为依托的“金色文化”,着力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该镇已将新四军二支队故居旧址等列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力推进白马山庄文化休闲区、昆山湖旅游开发及富民水库招商建设,全镇现有龙溪塔、章氏宗祠、山岗古窑址、小河口古窑址等4处省保单位,区保单位达27处之多。

文化旅游奏响强音

文化和旅游犹同“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狸桥镇以山水为肌骨,以文化为灵魂,以招商为抓手,在青山绿水之间挥毫泼墨描绘文化旅游的锦绣蓝图、“华彩乐章”。该镇秉承绿色的发展模式,追求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将境内100多平方公里列入不开发区,致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客商“投资洼地”、“休闲福地”和“养生天堂”。

该镇继获批“全省优秀旅游乡镇”、“国家级生态镇”殊荣后,更加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加注重做好历史文物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针对境内历史名人众多、文化古迹遍布的实际,将小河口-茆市湖古窑址群列入大文保单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为了使拥有千年历史的龙溪塔不因水阳江“开卡”受损,该镇多方筹资120万元资金对古塔进行整体修缮,并争取390万元资金对古塔实施整体平移,已于日前正式平移到位。另外,还组织人员编撰了《千年古镇》、《文化狸桥》(暂定名)和《金色飞舞》三本书,要求各村实施“村史工程”,使得狸桥的历史与现实交相融合、相得益彰。

如今,无论穿行在狸桥镇的大街小巷、村道路口,还是徜徉于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条条历史名人路(如廷藻路、良臣路)和文化特色街迎风扑面,时时能触摸到千年古镇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

群文活动异彩纷呈

狸桥镇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群众文化就像是烂漫的“杜鹃花”一样迎春开放、争奇斗艳。多年来,该镇继承特有的文化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一地浓郁的文化氛围,人们建设、发展着这里的文化,文化也熏陶、营养着这里的人们。

每逢新春佳节,狸桥镇的大小马灯、龙灯和旱船竞相登场、悉数亮相,红红火火“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每当晨钟暮鼓之际,文化休闲广场上丝声悠扬、舞姿蹁跹,人们踩着幸福的鼓点,跳起欢快的舞蹈;每逢端午佳节,南漪湖上劈波斩浪、呐喊震天,各路健将一展身手,龙舟竞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农民新风采;每当重大节庆活动之际,镇上腰鼓队、各村(校)文艺骨干都要表演助兴,烘托出浓烈、喜庆的文化气氛。此外,还举办庆祝建镇十周年文化活动,开展“千年狸桥杯十佳散文”评选活动、组织元宵节大型焰火晚会等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据悉,狸桥镇已将三保马灯列入“非遗”申报计划,将《龙舟竞渡》搬上了群文活动的大舞台,镇腰鼓队积极参加各路赛事,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得既叫好又叫座,机关文化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为“文化兴镇”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和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周博荣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树立好的对外形象,安徽周博广告一直致力于塑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刚刚被宣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n...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向垃圾宣战!2013-03-29 00:46
评论:(千年狸桥:“文化兴镇”正其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