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当下宣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而实现新型工业化,重要途径是企业转型升级。宣城市已经涌现一批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先行军”。新春时节,本报组织记者分赴各地采访,就这些企业如何实施转型升级进行系列报道,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到十年时间,从加工农用车零配件的小厂,变身为汽车制动泵专用机床生产企业——建林机械公司走出了一条艰难而成功的转型之路。
“逼”出来的转型
走进建林的机床装配车间,与其他企业震耳的轰鸣声相比,这里显得安静得多,只有调试转动的嗡嗡声和偶尔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在安静的景象背后,是企业很高的技术含量:已向市场推出多款汽车制动泵专用数控机床,均具有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而且全是自己研发。
2003年,建林落户宣州开发区东区的时候,是第一家入驻园区的企业。与宣城市很多企业一样,这家本土企业的起点很低:为当时的飞彩集团配套生产三轮车零部件。随着飞彩集团的倒闭,建林在另谋生路时,转而生产汽车零部件液压制动泵,产品出口国外。在这个时候,企业饱受了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差的苦头,当时生产制动泵比较好的设备大都来自日本和台湾,但价格昂贵,建林刚刚起步财力很弱,根本买不起。而出口产品对质量、时间要求都非常严格,建林每每感到对不上路子。“那几年,企业也没赚到什么钱,发展很慢。”销售副总郑胜华回忆道。
如果说建林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在这时候开始显现了。面对困境,刚过而立之年的企业老总尹建贺这样想:既然我们买不来好的设备,何不自己进行技术改造?他们真地就这么干了。最初的几台设备捣腾出来之后,来到企业的外地同行觉得非常适用,竟提出要购买这些设备。
“既然如此,何不向产品上游延伸,专门生产制动泵加工机床?”尹建贺是一位很有志向、思想敏锐的年轻人,于是,他很快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从“零”开始的创新
生产数控机床,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不敢奢望的梦想。想到已经不简单,做到更是谈何容易。缺技术、缺资金,真正是一切从零开始。
这是一对结识多年的老朋友之间的对话。“人这一辈子很快,我很想搞点名堂,在机床行业上干一番。”“你真的想搞?我就来帮你。”对话的另一方叫做胡胜来,黄山市人,他是安徽省首台数控机床制造者。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投”者安心 “招”者满意——开达名城、金达花园、茂盛锦苑安置区电梯采购及安装项目重新招标会现场见闻宽敞...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