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姜晓通讯员董新云陈梅逄文华摄影报道)“俺村今年3月植了7000多棵速生杨,现在已经一个月了,几乎没有被人为破坏或者牲畜损坏的,这多亏了驻村干部给我们出的植树造林‘股份制\’的好点子。”4月17日,在莱阳市最南端的穴坊镇吕家滩村,村支部书记吕连亭指着路旁一排排齐刷刷的杨树苗高兴地说。
植树也能搞股份制?驻村干部、莱阳市海洋渔业局党委书记姜涛笑着说:“这的确是我们出的主意。”
今年3月,莱阳市海洋渔业局在“结对包帮”的7个村庄调研发现,村干部对植树造林普遍存有顾虑:植树造林是好事,有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挖窝、栽树也不难,但是要保证树苗成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怕的是有些村民会损毁树苗,加上树木都在田间地头无人管理,也容易被牛、羊等牲畜啃食。前几年,一提到栽树群众就会骂,说村里劳民伤财,年年栽树不见树。面对这样的担忧,曾在市林业局工作多年的姜涛陷入深思。这么多年来,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植树的成活率较低,原因主要是有人栽树,无人管活,植树、管树、护树不同步。树木成材终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来保障,管树、护树比植树更重要。为此,姜涛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推行植树“股份制”的新思路,建议村委与村民实行股份合作,所栽树苗在哪家田头就由哪户负责管理,树木成材后的收益按股份村委与村民分成。对于无人认领的树苗,由村庄成立管护队伍,分段承担浇灌、防虫、防火等常态化管护。“只有与利益挂钩,村民才能把养护树木看成是自家的事情,从而实现‘种一棵,活一棵,绿一片\’的目标。”姜涛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各村的积极响应。吕家滩村支部书记吕连亭立即与村两委讨论,决定把树木的收益权三七分成,村委占三,村民得七。今年3月19日,第一批7000株杨树苗运到了吕家滩村。驻村工作队还组织了近20名机关干部,直奔100里外的吕家滩村,加入村民植树的行列。70多岁的村民吕桂花在自家田头栽下了从村委认领的两棵树,高兴地对驻村干部说:“树苗不要钱,以后卖了钱大头归我们,你说这样的好事谁不干?这么好的树苗我一定叫它长得又高又壮。”
目前,莱阳市海洋渔业局“包帮”的7个村庄全部种上了由驻村工作队免费提供的共计2万余株树苗,在树苗管理上也全部借鉴了吕家滩村股份制的做法,树苗成活率均显著提高。
驻村工作队在吕家滩村植树
新闻推荐
YMG记者李珑通讯员洪波国栋于宝摄影报道贪官虽然最终受到惩罚,但他们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检察机关作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部...
莱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