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难尤其是非职务发明人的专利转化更难,这在专利交易领域已经不稀奇。但刚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烟台)专利周释放出一个信号:发明人转让门槛自动降低,多数项目万元即可成交。烟台专利“大王”李新民高兴地告诉记者,牟平一家企业准备一次性买断他的一项专利使用权,同时多位投资人表示对本届专利周的专利项目感兴趣,希望能够洽谈合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烟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展示交易大厅内摆放着各种专利模型。无土栽培技术、数控钢筋弯箍机、便携式洗车装置、套果袋装置……一项项专利凝聚着发明人的智慧和汗水。
发明人林长水带来了“一种环保消音消烟器”,他告诉记者,该款设备是针对目前汽、柴油车而设计,它不用任何化学成分,以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自然风和发动机排出尾气作为动力,推动一组叶轮,把尾气强制性压入过滤带中,过滤带是由六层沙粒和其他材料组成,尾气经过层层过滤净化后排出。烟台职业学院的陈卫光老师带来外螺纹加工快速简易装置、竹木材料外螺纹专用加工装置、便携式洗车装置等几项专利。“专利都有模型,经过反复试验成型。”陈卫光说,他希望专利能够尽快找到“婆家”,转让费用不是问题,关键是看到自己的成果顺利转化,就像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一样。
“发明人的转让门槛明显放低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张丛说,发明人经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对合作要求有了准确定位,条件与以往相比明显放低,小项目转让费基本在几万元左右,大项目的发明人一般要求技术合作开发。他举例说,铝翅片散热器项目目前已经投产实施,但由于订单太多,专利权人想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加工组装。
转让门槛的降低、专利质量的提高、合作平台的搭建,一系列积极因素也抬高了投资者的热情。“我打算挑选转让费在十万元左右,比较成熟的环保项目。”牟平投资人牟先生说,他有一个小型机械加工厂,金融危机之前,专门为大企业配套,靠订单生产。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订单只能维持半年正常生产。牟先生说,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竞争力的产品,他打算承接个别有发展潜力的专利项目,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据张丛介绍,投资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投资人有生产设备,主要选择适宜的生产产品;第二类投资人没有设备有资金,为防止资金贬值,投资人急于选择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产业项目,投资方式一般是入股或代理。“目前,大多数投资人比较喜欢投资50万元以下的项目。”张丛说。
鲁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良忠提醒投资人,一个项目顺利转化,依赖多种因素,除了项目自身技术因素外,为延长项目技术寿命,企业还需要对项目进一步研发;为吸引消费者,企业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外观设计;为拓宽市场,企业要有自己的营销策略。因此,一个项目转化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
YMG记者李仁
通讯员张竹青徐晓波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引市民热议专家建议:共购房产切记“双署名”本报11月21日讯(YMG记者李仁)婚姻法新司法解释一出台,即引起网友和市民热议。其中,最受关注...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